2009年1~8月份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公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外贸重振增长势头。今年1~8月,医药保健品行业进出口额达33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12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出口204.86亿美元,同比下挫3.85%。医药外贸顺差77.97亿美元,同比缩减了22个百分点。
生意社10月20日讯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公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外贸重振增长势头。今年1~8月,医药保健品行业进出口额达33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12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出口204.86亿美元,同比下挫3.85%。医药外贸顺差77.97亿美元,同比缩减了22个百分点。
进口逆势上扬
在新医改方案正式施行、“基本药物目录”出台等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我医药保健品进口强劲反弹,成为支撑今年医药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8月底,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5亿美元,其中2~8月份均实现了同比增长。环比方面,除5、8两个月份小幅下挫外,其他月份一路飙升,特别是7月份的进口额达18.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进口价格在1~8月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W”型波动变化,进入6月份以后震荡幅度减弱,趋于平稳。
占主导地位的西药类产品进口全线飘红,其中生化药以同比增长23.48%的表现最为抢眼。植物提取物实现了112.3%惊人涨幅,迅速攀升到该类产品中药类进口额第二的位置。另外,在医疗器械类产品普涨的大环境下,保健康复用品却大幅下挫了13个百分点。
出口仍未摆脱低迷
受国外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特别是市场需求不振,经营风险依旧较大和各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遭遇较大的阻力。环比方面,自2月份开始,医药出口总体状况基本保持了增长趋势,但是同比方面,出口情况仍未彻底摆脱前阶段大幅缩水的不利局面,在过去的8个月中,只有两月超过同期水平。
占出口六成比重的西药类产品仍未颓势未改,出口同比下降了8.56%。其中:西药原料药受国际市场整体需求萎缩、上游化工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走势持续低迷,同比下降12.1%。平均价格的环比、同比双双下跌是导致西药类出口额下行的主要原因。可喜的是,在西药类出口普跌的形势下,我国几只传统优势产品,如维C、红霉素和肝素钠等都出现了出口额逆势上扬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顶住了原料药出口下滑的趋势。进入8月份,我国生化药、西成药出口继续逆势攀升的势头有所衰减,但仍保持同比增长,截至8月份,出口额分别达到8.45亿美元和7.6亿美元,生化药以同比增长52.78%的强劲势头巩固了其在西药类出口产品第二的地位。
对阻止医药产品出口下滑贡献最大的是医疗器械类产品,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1~8月份累计出口额7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5类具体产品中,口腔设备与材料、医用辅料、一次性耗材和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呈现涨势,口腔设备与材料设备以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一枝独秀”,医用敷料以12.55%的同比涨幅排名第二,一次性耗材和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涨势稳定,分别保持了同比5.18%和3.69%的涨幅,但保健康复用品出口大幅下降,降幅达到7.89%。
中药类出口在总体看涨的形势下,具体产品涨跌互现。提取物出口额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41%,两项指标均名列中药类出口产品之首,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保健品出口额为0.55亿美元,保持了同比2.45%的小幅增长。中药材及饮片及中成药类则有所下跌,分别出口3.15亿美元和1.03亿美元,跌幅为8.57%和5.92%。
外贸格局相对稳定
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市场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依然稳固,总共占据了91.2%的份额。其中亚洲重新夺回第一,以119.3亿美元领跑,欧洲以119亿美元紧随其后,北美洲以64.2亿美元位居第三。与去年同期相比,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5.83%、1.32%、-0.86%,反映出我国对欧洲进出方面的强大潜力。
从出口目的国或地区看,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和韩国占据了我国对外出口46%的市场份额。在排名前20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对多数国家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韩国、荷兰、西班牙、巴西等国家下降明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和越南分别以26.93%和23.18%的同比增长逆势上扬,虽然其占有的市场份额有限,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从进口国或地区看,我国医药产品的进口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前5位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占据了我国医药类进出口52.41%的份额。其中,美国以22.5亿美元的进口额稳坐我国对单一国别进口第一的位置,另外,瑞士以25.53%的进口同比增长显示出不俗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