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升值预期再起 已形成流动过剩迹象
本报讯昨天发布的野村证券经济报告指出,亚洲各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已形成流动性过剩迹象,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亚洲各经济体需要允许本币升值并提高利率。
证券时报记者 张若斌
本报讯昨天发布的野村证券经济报告指出,亚洲各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已形成流动性过剩迹象,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亚洲各经济体需要允许本币升值并提高利率。
野村首席经济学家Subbaraman提出,亚洲各经济体正在迅速复苏。根据OECD综合先行经济指数,中国、韩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远超过主要经济体。由于本轮危机并非起源于亚洲,该地区的经济基本面成熟,各国采取了扩张性政策而且库存水平非常低,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亚洲的迅速复苏。事实上,亚洲的快速复苏吸引了资本大量净流入,由于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很庞大,资本流入正在加剧亚洲货币的升值压力。Subbaraman认为,无论是为了应对下次危机,还是为了避免货币的过快升值影响到出口竞争力,亚洲的决策者正越来越多地出手干预外汇市场。
外汇储备数据显示,亚洲(日本除外)的外汇储备总额从3月份的3.3万亿美元上升至9月份的3.8万亿美元,增幅达到14.9%。当然,其中有部分是汇率估值效应所致,因为贸易加权美元汇率自3月份以来下跌了10%。但即使保守估计,亚洲的外汇储备中一半为非美元货币,多数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自3月份以来的增幅也远超过了5%。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的外汇储备现在远超过了抵御下轮危机所需要的水平,其储备比3个月进口额基准高出好几倍。根据6个月进口额这一阀值,亚洲的“过剩”外汇储备也已经从2007年12月的1.5万亿美元膨胀至2.6万亿美元,其中增长最显著的是中国。而为了控制货币升值步伐,亚洲各央行有可能会面临丧失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或者是因为无法完全冲销大规模的外汇干预而扩大了基础货币增长,或是延迟加息,以防更高的利率会吸引更强劲的资本流入。不过,对银行的更严格的谨慎措施可能会在短期内奏效,但若要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各经济体理应允许本币升值并适当提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