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明年元旦建立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被视为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当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有哪些示范意义?
《瞭望》文章:中国-东盟自贸区“临产诊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在给我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一系列挑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龙松林刘伟王勉
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临产”阶段。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再过不到3个月,也就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将正式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被视为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当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有哪些示范意义?
多重机遇扑面来
首先,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主、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等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将更加规范和透明,有利于“走出去”的我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同时,也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
此前,部分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由于缺乏具体条例来规范执行,很多遭遇贸易歧视、各类贸易壁垒等困难。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中国企业在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遭遇阻力时,可以通过投资协议进行具体落实与应对。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的电信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这对我国企业产品扩大在东盟国家的份额将更为有利。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农业经贸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出口。
其次,次区域合作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面临新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成,将进一步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次区域合作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亮点。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古小松介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是外向型产业,西方国家经常对我国的这类产品实行配额限制或者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同时,随着我国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上这类产品转移到我国西部后,物流成本也大大增加,出口这类产品并没有竞争优势。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能够以较低成本将一些低层次而一些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又需要的产业转移出去,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再有,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得到全面推进。相关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和贸易环境,有利于减轻金融危机对双方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将对东盟国家经济起到“稳定阀”的作用。中国和东盟经济的相互融合和支撑又在政治上加深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进入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这将大大降低中国与东盟国家互相进入对方市场的门槛,中国与东盟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也将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这将为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说,东盟各国是我国最重要的邻居,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需要像东南亚这样一个战略腹地和战略纵深地带。同时,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境犯罪等新的安全领域的威胁也在增加,这也成为东盟加强同中国合作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农”产冲击大协议待观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在给我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一系列挑战。受“零关税”影响,自由贸易区建成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销售造成冲击。
自2004年1月1日起,“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东盟进口我国的部分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尤其是荔枝、龙眼、火龙果等。刘建文说,由于东盟各国的热带水果、谷物等与我国南方的许多农产品具有同质性,“早期收获”计划全面推行将对我国南方热带水果、蔗糖、橡胶等农产品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荔枝、龙眼等水果受到的冲击最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沈世顺认为,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具体落实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考验。
一是企业对自贸区的认识以及相关政策的使用还有待增强。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鼓励和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投资流动,并为投资提供保护。“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政府推得快,企业跟不上来,达不到预期效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说。“由于不同省份对自贸区的政策理解不同,政府该如何对企业进行培训,对各地而言也是难题。”
二是东盟国家有可能利用非关税壁垒保护其自身产业。和多数东盟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体系齐全,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自贸区建成后,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将对东盟国家造成冲击。王玉主据此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能否顺利执行还是未知数,不排除东盟国家在降税的同时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可能。
应对挑战的九点建议
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面临的系列挑战,受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建议,当务之急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合作、畅通合作渠道等九个方面措施应对。
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交通合作。中国应积极建设公路、铁路网络,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直通直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瑞贤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键是要着力解决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问题,加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加深和融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其中,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是深化合作的战略关键。
在经贸交流上应采取更加经济和灵活的措施。刘建文说,今年6月11日,老挝、越南、泰国三国依据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定启动了东西经济走廊过境运输便利化协定,三国允许每年总数为1500辆的运输车自由过境,对过境货物实行“一站式”海关检查,加快了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查验速度,通关时间明显缩短,有效降低了贸易和交易成本。
努力提高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放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古小松认为,东盟国家与我国的贸易量占我国的总贸易量比重不是很大,因此,对于我国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尽量放开进口,而不要设立太多的限制。
在与东盟组织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王玉主表示,现在我国与东盟合作,多数是将“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合作,但随着形势变化,对待东盟不同的国家,要采取有所侧重的政策。
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说,目前广西已初步建立中国-东盟虚拟中心和实体中心的功能框架,建立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和发布的机制。虚拟中心已现雏形,实体中心的工作机构筹备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广西还正在筹建中国-东盟资讯中心,这一中心可作为中国-东盟中心工作机构的对外咨询服务窗口。
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古小松说,应以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和GMS合作为出发点,推进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曼谷经济走廊和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建设,重点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特别是推动我国与越老泰的贸易、旅游、物流、教育和便利化合作。
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体系作用,深化与东盟的合作。陈瑞贤认为,要充分发挥钦州保税港区拆拼箱、即时退税等政策优势,为西南、中南、华南向世界发达地区出口和东盟国家走进中国市场提供一个便捷、低成本的平台。同时依托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枢纽作用,形成中国东盟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去东盟国家投资。刘建文介绍,工程承包是中国的强项,印支半岛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电站电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亟待建设,建设这种大型工程大多是利用国际资金,项目必须向国际招标,同时这些国家没有建火电厂和高速公路的经验,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搞工程承包,同时还能够带动我国的建筑机械和工程机械设备的出口。
应让中国企业及时了解相关优惠政策。郑军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获得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好处。中国企业在出口东盟国家的时候,应当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政策优惠,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错失本应享受到的关税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