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不一样的和谐与机会
注:次文为补发2006年5月30日文章
--2006年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述评之二
不一样的“和谐”
2006年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更加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年来,铁矿石价格翻了将近一番(2003、2004和2005财政年度粉矿价格分别上涨了9%、18.62%和71.5%),更因为2005年铁矿石价格出人意料地大幅上涨了71.5%,而同期中国市场上的钢材价格却出现大幅度下降,象冷轧等品种下降幅度将近50%。所以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不只是钢铁生产企业和铁矿石生产企业在谈判中搏弈,有关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也高度关注。
在钢铁生产企业和铁矿石生产企业的搏弈中,前者发出的声音基本上表现出了一种缺乏协调的不太一致的“和谐”,而后者则表现出自动自发的基本一致的“和谐”。
谈判前及谈判中,尽管钢铁企业都希望有一个合理的低价格,但只有中国钢铁企业一度提出2006年铁矿石价格要下降,而其它国家主要钢铁企业表态则缓和得多;铁矿石生产企业几乎一致地认为价格要继续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从10-25%不等。
谈判结果揭晓后,日本新日铁在接受电话采访中表示不对这一结果发表评论,韩国POSCO则表示仍在进行谈判,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代表宝钢亦未作官方声明。只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官员和宝钢一领导表示中国钢铁企业不会接受19%的涨幅,中国仍将继续与矿业企业进行谈判;CVRD和必和必拓认为刚刚达成的协议表明了铁矿石供应仍呈现紧张态势,力拓则表示,该协议的取得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进展,因为其价格上涨幅度位于市场预期的10%至20%区间的高端。”
中国以外的主要钢厂这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沉默,实则是表明基本接受了2006年铁矿石谈判的基准价格。特别是随着日本钢厂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达成铁矿粉价格上涨19%的协议,可以说,原本还有一线希望的中国钢铁企业,已很难有“回天之术”了。
由此可见,国际钢铁企业发出的不尽相同的声音,得到的是最不理想的结果;而铁矿石生产企业发出的声音,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奏出了和谐的“乐章”,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根本的原因是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大大低于铁矿石生产企业,各自的利益不易协调,甚至没人协调。特别是一些不具谈判代表性的钢铁企业,在谈判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有意无意中给谈判增添了不利的影响。故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正如宝钢股份董事长徐乐江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说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并购重组才能根本解决铁矿石价格问题”。
“机会”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对中国钢铁企业而言,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面临无所谓有的机会,也有无所谓无的机会,关键看如何把握。
无所谓有的机会:中国掌握改变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体系和定价机制的历史机遇
铁矿石买卖双方都意识到中国是世界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而且世界铁矿石的供需变化的主要因素也在中国,所以,中国对世界铁矿石价格最有发言权。从本轮谈判的过程看,原作为钢厂主要谈判代表的欧洲安赛乐和日本钢铁企业,默默地让位于中国谈判代表,希望中国能够与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达成一个满意的结果;铁矿石主要生产企业也积极与中国谈判代表进行谈判。因此,中国改变以往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一般规则,确立由中国代表与世界主要矿业企业达成谈判价格并作为基准价的机遇就在眼前。
从本轮谈判来看,姑且不谈论谈判双方是如何极力说服对方,也不争论一些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是如何介入铁矿石价格谈判,但有一点,对中国钢铁企业而言,不是没有机会来改写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历史的,可是至少从表面上看,我们却错过了这一机会。
无所谓无的机会:媒体借势报道了“中国同意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10%”
4月4日,澳大利亚方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据可靠信息,铁矿石谈判的价格基本上确定在10%”。中国钢铁协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问题过于敏感,不便发表意见”。4月5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说,“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愿意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做出让步,同意接受今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0%。”对此,三大矿业巨头除CVRD外,没有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这个价格。这说明,10%的涨价幅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认为,如果中国能在这个时候及时签下涨价10%左右的协议,应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一件事。
10%的上涨幅度,不但考虑到供需的实际状况以及铁矿石现货价和协议价之间的差异,也权衡了两大行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利润的平衡。如果从汇率变化的角度看,10%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果。数据显示,2005年4月1日美元与雷亚尔的比价是1∶2.65,而2006年3月31日该比价已经跌至1∶2.17,雷亚尔升值18%;同期,澳大利亚元兑美元升值了7%,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这一时期也上升了3%左右。然而,在随后从中国发出诸多不同的声音中,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特别是一些重要人士甚至还公开地表示不能接受价格上涨10%,以至于中国与这一最佳机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