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金融应以“关注微小、潜心三农”为己任

2009-10-12 11:10 339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三次论坛上,300多名来自金融管理当局、地方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围绕“关注微小,潜心三农”这一主题,认真研究探讨了地方金融的改革发展、业务创新以及银行结构治理等问题。

  围绕“关注微小,潜心三农”这一主题,日前,由本报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中国银联、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共同主办,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大连银行、大连市农村信用联社承办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三次论坛日前在大连开幕。300多名来自金融管理当局、地方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等在开幕式发表了演讲,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等主持了本届论坛。·编者·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三次论坛上,300多名来自金融管理当局、地方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围绕“关注微小,潜心三农”这一主题,认真研究探讨了地方金融的改革发展、业务创新以及银行结构治理等问题。与会者达成共识:地方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随着地方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群体将为积极支持中国地方经济和“三农”发展、着力解决内地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

  充分认识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重大机遇和战略意义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随着一系列惠农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抓住机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挖掘潜在商机的重要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重要战略意义,努力消除制约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各种障碍,不断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一方面,我们应切实把准农村金融创新的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一是创新要立足“三农”需求;二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三是创新要守住风险底线。另一方面,我们应着力改善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机制和外部环境:一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体系;二要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要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破解微小企业及“三农”贷款难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微小企业及“三农”不止是一种社会责任或政治任务,而是商业上势在必行的重大转移。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将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此银行向大企业贷款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从大企业身上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最后无利可图。目前,大企业对我们来说是买方市场,小企业是卖方市场,但是这种情况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脱媒趋势的强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而发生逆转。从国际趋势上看,也往往是这样的。如果说大企业是西瓜,微小企业及“三农”是芝麻,那么,西瓜很可能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只剩下西瓜籽;相反,大量存在的芝麻中有一部分则可能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成金芝麻。芝麻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们何乐而不捡?此外,我们也要动态地看待“三农”问题,如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非农产业、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非农化过程中,必然涌现大量的微小企业,它们就需要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给银行带来重大商机。二是要有一定的风险容忍度。银行家的天职就是承担和管理风险,如果不承担风险,那就不是银行家了。所有的银行业务都要承担风险,只是微小企业及“三农”贷款是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需要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如果说,一般企业可容忍的贷款不良率为1%左右,微小企业及“三农”贷款则应为2%或3%。三是微小企业及“三农”贷款的高成本、高风险、微利、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等情况并非不可改变,而是可以“因我而变”,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的。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曲线,最初去做微小企业及“三农”贷款的成本都会高,甚至亏损,但随着业务经验知识的积累,就会沿学习曲线逐步向下移动,成本越来越低,达到一定点后就会开始有利可图。

  辽宁省联社理事长都本伟

  完善银行内部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正常来说,对一家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道德风险的判断,需要借助企业财务报表,企业在本行业地位以及以往记录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由于可以编码、容易传输往往被称为“硬信息”。但是,对于一家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小企业而言,“硬信息”是很难获得甚至是不存在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提供任何信息。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这些企业的信息往往具有“软信息”的特征,即这些信息可编码、可交流、可传递性较差,这就要求银行的信贷客户经理积极努力去搜寻、分析这些信息,而且需要具有必要的决策权。这就要求银行应该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这就意味着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客户经理较发放大企业贷款的信贷客户经理对于贷款质量更具有影响力。

  显然,为了鼓励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客户经理努力去搜寻、分析信息,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激励。而这种激励需要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即信贷客户经理出于自身的努力,会导致银行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有必要在银行内部设计出符合激励相容的机制。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奖罚放贷,即允许信贷客户经理的收益根据发放——收回贷款规模的变动而变动,多放多收就意味着个人多收益,少放少收则意味着个人少收益。在一定阶段内收放款不能达到一定规模的信贷客户经理将被淘汰,即存在竞争机制。如果信贷客户经理的放款出现呆账,就要在其收益中进行必要的扣除。需要指出的是,要把信贷客户经理收益的相当部分——即超过正常收入部分,作为准备金而保留在银行,以防备可能出现的罚金。这样,就会激励信贷客户经理努力去搜寻、分析各种软信息,提高贷款质量。

  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

  小企业贷款应提升为小企业金融

  融资问题确实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非常广泛,并不仅限于贷款。小企业金融和小企业贷款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小企业金融覆盖了比小企业贷款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财务顾问、保险、投资理财等,更重要的是,两者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小企业贷款体现的仍然是以产品为导向的银行经营理念,而小企业金融则是一个上升到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在这个高度上,小企业金融的概念不仅包含了银行的各种产品,还包含了银行的市场定位、客户群体的界定和分析、银行在机构、人员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相应准备等内容。因此,我们不仅应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而且应大力发展基于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而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的“小企业金融”。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小银行应成为发展小企业金融的主力军。一方面,小企业金融具有融资额度小、审批速度快、申请频率高等特点;而中小银行具有资本规模小、产权明晰、市场敏感性强、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等特点,这为中小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小企业大多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资产规模小,制度不完善,经营者具有开拓精神,经营过程中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中小银行尽管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比一般的小企业要大得多,但在银行系统中则是典型的“小企业”,并且自身也具有创建时间短、规模小、经营者具有开拓精神等特点,因此可以说中小银行和小企业具有天生的共性,这决定了中小银行能更准确地理解小企业的经营思路和金融需求,从而可能为小企业提供更适当的金融服务。

  大庆市商业银行行长助理曾青福

  农业供应链贷款的创新与实践

  作为承载农业与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大庆市商业银行推出的农业供应链贷款,是在大股东中粮集团的直接参与策划研发下产生的。新产品的设计,统筹考虑了农贷所涉及的各方主体利益,并为农贷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为形成现代化大农业模式、实现资金封闭运行、解决借款人(尤其是农户)贷款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一种正在摸索中的金融服务模式,试点以来,我们总结出它的竞争优势在于:一是在链条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依托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封闭的资金链条,大大降低了银行、企业及农户的风险;二是贷款期限依据农民的生产周期和现金流特点设计为12个月,期限灵活,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有利于降低农民筹资成本;三是担保多样,农业产业供应链贷款以农企(或农业协会或担保中心)担保、联保、抵押等方式为主,还可按农民具备的条件选择组合担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获取贷款的难度;四是针对客户历史记录及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贷款利率,鼓励客户按时还本偿息。这种激励相容的贷款定价机制在农户间培育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目前,农业供应链贷款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资金保障作用强,支持““三农””效果明显;二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机制,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得到改善;三是增值服务针对性较强,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自2008年农业产业供应链贷款开办以来,我们服务客户1.5万人(次),相关产业链条上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普遍受益,得到了各参与方充分肯定,社会及经济效益良好。

  阜新市商业银行董事长谢卫星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推动风险可控的小企业金融服务

  阜新市商业银行绝大部分公司类客户为小企业,我们在信贷审批和产品创新上十分重视改善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通过制度建设和客户维护有效地降低了小企业融资上的风险。比如,对于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在小企业贷款管理上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获得所需信息:一是贷款人的自我证明;二是客户经理的访谈和考察;三是贷款人关系网调查。通过这些工作,在小企业贷前阶段我行基本上已经掌握大部分关键信息,并完成了客户初选,而在此之后,我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还要对小企业进行内部信用评级或外部信用评级,以确定贷款小企业的资信水平。再如,对于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动态的、发展的看待小企业的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一要看小企业的管理团队有没有竞争力和凝聚力;二要看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三要看小企业的网络渠道上有没有拓展性。在众多的小企业客户中,有很多企业就是在获得了我行的贷款后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握住了市场机遇,从规模不经济转变为规模经济,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各相关利益体的多赢。再比如,对于小企业经营不确定性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小企业及时确立发展目标,并根据小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服务策略:在初创期,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但对于成长性强的小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部分融资,也可以为其介绍一些实力较强的风险投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小企业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银行可以在提供全套金融服务的同时根据其关系网拓展其他业务客户和其他增值服务;在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小企业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银行可以适时考虑退出或继续支持其实现“二次创业”。

  成都银行行长王晖

  顺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形势 创新农户信贷产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市近年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城乡统筹改革的推进,无疑需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但是,传统上,由于农村、农户抵押物的不足或难以确权以及法律上的障碍,农户往往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随着成都市政府2008年1号文件的出台,成都农村产权确权和流转工作的逐步推进,从实质上丰富了农户的抵押物(法律上的障碍依然存在),为商业银行创新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提供了可能。第一,快速跟进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的确权登记改革,我行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并迅速推向市场,向双流县25户农民发放113万元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向都江堰灵岩村风景区44户村民提供了总额600万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第二,迅速出台了农村产权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并与成都市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签订了银保合作协议,发挥担保公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行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以及农户发放由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涉农客户再以农村产权作反担保。目前,该信贷产品已成为我行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信贷产品。此外,我行还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框架下研究以其他农村产权作为抵押物的可行性,目前已在四家县域支行开展试点。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

  发挥首都金融资源集聚优势 促进金融支持首都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首都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金融支持首都新农村建设,北京市针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服务功能整体弱化、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以组合金融方式,着力构建农业信贷、农业投资、农业保险、农业担保、农村信用、涉农上市企业培育六大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农村金融体系。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农业信贷体系。建立了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依托,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为补充的农村信贷组织体系,农业贷款呈不断增长态势。二是着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构建包括政策型、互助型、商业型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三是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构建农业投资体系。四是搭建担保平台,构建农业担保体系。五是稳步推进“三信”工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2004年以来,以北京农商行为主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推动银行对获得信用评定认可的农民简化放贷手续,给予利率优惠。“三信”评定工作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培育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六是推进北京大兴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大兴区建设全国首个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农村金融六大体系,建立核心承载区,促进政策和金融要素等资源的聚集,探索解决农村资金和发展瓶颈的新思路。

  相关链接

  陈昌智: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指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外的大银行带来了冲击,而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却没有遭到太大损失,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中小银行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未来十年内仍将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办好地方金融事业。然而,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和金融业务改革的深化,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与金融的矛盾却有所显露。实际上,从根本而言,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关键是要相互沟通、交流,畅通信息,加强合作。因此,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双方牢固树立共存共荣的思想,进一步加强银地、银企之间的合作。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地方政府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做好服务;二是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地方金融发展,促进金融机构更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地方金融机构要用好国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寻找自身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优结合点。

  陈宗兴: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指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是服务“三农”、联系城乡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面临政策支持不到位、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及需求不相适应等困难。但与此同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二是社会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评价越来越好;三是银行监管越来越人性化和科学化。因此,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完全有能力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为了积极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一阶段我们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化改革,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第二,创新发展,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水平;第三,加强服务,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化发展。

  傅军:地方金融机构应重视服务中小企业与“三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傅军认为,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因危机而陷入经营困境,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或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中小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质量与命运,因此,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降低门槛、创新业务、果断出手,这既是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所系,也是赢得更大发展的希望所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一直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但目前农村金融离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三农”的多层次金融需求还不能得到广泛而充分的满足。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不能覆盖整个农村,金融支持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因此,服务“三农”,地方金融机构也是重任在肩。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下,地方金融业一定会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广大民营企业和农村地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0
标签: 地方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2018年度年审213家融资担保公司名单的通知

2020-03-06 23:15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2018年度年审213家融资担保公司名单的通知

2020-03-06 23:15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2018年度年审213家融资担保公司名单的通知

2020-03-06 23:15

河南新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新乡市实现地方金融组织全牌照

2022-03-16 14:42
15806

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建议探索将融资租赁纳入退税试点范围

2021-01-26 15:09
40570

广州农商银行:“助企纾困”显地方金融主力军担当

2022-10-16 20:31
2605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