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成败启示录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缩写为VC,也称“创业投资”),是指专业投资人对新创(或市值被低估)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人不仅投入金钱,而且还用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信息网络帮助企业进行经营
这种投资方式开创于二战后,是一个美国人发明的。1946年美国J.H.Whitey成立了第一个私人风险公司,初始资本大约1千万美元。他发明了一个新词叫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成为以共享股份的方式进行风险投资的第一人。其后不久,波士顿的地方官员筹集了一笔足够的资金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American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以便扶植和推进当地企业家的工作。ARD因为成功地支持了名噪一时的DEC公司而享有盛名。
风险投资在中国
中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晚了四十多年。1985年3月,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风险投资给予支持”。这是VC发展的政策依据和保证。同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标志着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正式创立了。
大致来说,VC在中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95年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内金融、法律环境等发展滞后,所以,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进不来,本土风险投资基金长不大。
第二阶段:1995~2004年的开始发展阶段。当时,在我国VC市场的主要活跃者包括:国家背景的风险投资主体,如北京创投、上海创投等,还有就是少量的国际创业投资巨头,如IDG、华登等。1998年,VC迎来了第一个发展的高峰,但是好时光似乎转瞬即逝。呼啸而来的纳斯达克崩盘,让还沉浸在狂欢中的VC们集体跌入冰冻期。当时包括高盛投资、J.H.Whitney、微软的风险投资部门等都纷纷撤出中国,留在中国的VC也纷纷要求所投公司改变商业模式或削减开支。
第三阶段:2004至今的爆炸式发展阶段。从2003年底携程上市开始,随着盛大、百度、分众等一浪高过一浪的纳斯达克上市热潮,VC迎来了第二波高峰。其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6月,以硅谷银行率领30家VC访华,随后包括Sequoia在内的硅谷顶级VC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让投资中国的热度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点。
2005年9月,红杉中国创立。这家创立于1972年的机构是全球最大的风投,拥有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投资规模超过500家公司,其中有13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家被兼并或收购。其所投资的公司名单上不乏Google、Paypal、雅虎、苹果、思科、甲骨文等着名企业,这些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2005年6月,阎焱募集了高达6.4亿美元的赛富二期基金,IDG也加入了融资过程,并顺利融到了3亿美元的基金,成立了IDG-ACCEL成长基金。
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渐完善,国内民间风险投资公司也风生水起。这样,互联网第三波浪潮,就具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VC造富的着名神话:盛大
盛大的成功是VC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最富有戏剧性的投资故事。
“当时我们在投盛大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们傻,说我们受骗了,说这样的公司已经四面楚歌,陈天桥都欲哭无泪了。”软银亚洲黄晶生回忆道。
2002年8月,盛大过的异常艰难。当时,盛大的财务顾问汇丰银行找到黄晶生,介绍陈天桥与他见面谈引入风险投资这件事。“那时,盛大已经找了几十家风险投资商看过,但是都没有谈成。”黄晶生说,谈不拢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投资机构单项投资额都控制在几百万美元,以分散投资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商的解决办法是几家联手投资盛大。但陈天桥很迟疑,因为这是盛大的第一次融资,陈并不想一下子招来好几个风险投资商对盛大的未来指手画脚。不过,眼前的情景是,盛人如果不能成功引入风险投资,将会影响上市进程。
阎焱从1994年就开始在中国内地从事投资工作,作为软银亚洲掌门人,他在谈及对盛大的选择上,他坚信“businesssense”的作用。“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东西,就算是在哈佛这样的顶级商学院也没有一门叫做‘businesssense’的课程。”
阎焱觉得他和陈天桥之间很有“感觉”。“上午9点进入盛大办公室,到晚上12点我们就和盛大签署了投资协议。”
盛大决定和软银单独达成4000万美元的成交价码。当时,可以一子拿出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商的确不多,所以盛大愿意向软银亚洲投怀送抱,至于软银可以毫不怀疑盛大、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原因,则是软银拥有一个涵盖中国、韩国,贯穿亚洲市场的分析团队。
“在盛大身上,我们花了20个月的时间和精力。”软银周志雄透露,最后和软银竞争的只有两家,“因为这两家想拼起来投,但盛大觉得还是一家比较好,加上我们对互联网游戏领域的理解,所以我们就拿到了。”
软银亚洲投入4000万美元,不到2年的时间便获得回报5.5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4倍,足够收回该基金的所有投资成本而且还有富余。
黄晶生说:“当时投资盛大确实有很大风险,不过这让我们非常近距离地看清了这家公司、这个团队是怎么调动公司资源来应付危机的。”2003年3月,软银亚洲在盛大官司缠身、前途未卜的时候砸下4000万美元,然后在22个月内赚了16倍,凭借着此项投资,软银亚洲成为亚洲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风投基金,黄晶生也成就了他在软银的最大贡献。软银在盛大最高点完美退出的故事,更是被哈佛商学院收作案例。据说,当软银亚洲首席合伙人阎焱出现在哈佛讲台上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人。
VC造富的着名神话:百度
百度在2007年不仅成为全美股票交易量最大的四个公司之一,也成为首家进入NASDAQ百强成分股的中国公司。
百度是个神话。早在95年,李彦宏开始创业,他下定决心做一个搜索引擎。然后到美国寻找投资。很快就有好几家VC表示愿意为他们投资,他们看上了百度的三个亮点:中国、技术、团队。李彦宏说,“我们选了一家,即Peninsula Capital。”Peninsula Capital是李彦宏要和另一家投资商签署协议时才开始接触的。“当时急着回国,所以我们只给了他们一天的时间。”
巧的是,Peninsula Capital的一个合伙人Greg是徐勇拍摄《走进硅谷》时采访过的。Greg对徐勇说:“从你拍的片子,我就知道你能成事。但我不认识他(指李彦宏)。你说他的技术如何了得,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相信?”不过,在按创投行业惯例与李彦宏工作的Infoseek公司CTO威廉·张通电话后,Greg下定了决心:威廉·张认为,李彦宏是全世界搜索引擎领域排名在前三位的专家。
Peninsula Capital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2000年初还联合高盛、Redpoint Ventures向中国最早的IT交易网站“硅谷动力”投资了1000万美元,他们又拉来了Integrity Partners一起投资。两家VC决定联手向百度投资120万美元(双方各60万美元)。
“公司开张了,也没有红绸子没有红气球,甚至牌子什么时候挂的都模糊不清了”,据李彦宏回忆,2000年1月1日清晨,他把1个财会5个技术员叫到自己和合作伙伴徐勇合住的北大资源宾馆房间,说,“我们这就开始了,办公室两条纪律,一是不准吸烟,二是不准带宠物。”
不承想,很快就遇到了网络泡沫的破灭。为渡过寒冬,李彦宏开始找第二笔钱。第一轮投资者帮百度引来了第二轮融资的领投者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2000年4、5月份,DFJ中创始合伙人JohnH.N.Fisher,通过Scott Welch知道了百度,并很快对其产生了兴趣。DFJ随即对百度展开了审慎的调查,这项工作由刚从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加入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的符绩勋担纲。
“那段时间,我们大都在晚上去实地考察百度。”符绩勋回忆道,“透过公司的灯光,我们看到了这家企业身上闪现着硅谷式的创业精神。”
投资谈判过程相当顺利,2000年9月,德丰杰联合IDG,向成立9个月的百度投资了1000万美元。德丰杰约占了总投资额的75%,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但其仍然只拥有百度的少数股权。
2003年底,百度开始第三轮融资,持续了6个月。投资者包括Integrity Partners、Peninsula Capital、China Value、华盈投资(VentureTDF)、信中利投资(China Equity)、Bridger Management等。此外,李彦宏还接受谷歌499万美元投资,而代价仅仅是出让百度2.6%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