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企业:体制是问题吗?
民营企业的活力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的两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床工具行业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共有机床工具行业企业5382家,其中民营企业4262家,占比达到79%。
民营企业的活力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的两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床工具行业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共有机床工具行业企业5382家,其中民营企业4262家,占比达到79%;再看另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5813家机床工具行业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01.9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29.1个百分点,而在几大企业类别中,仅私人控股企业实现了增长,且增速达到16.3%。
一片下滑中的这个较高速的增长让人有些振奋,更让我们由衷地为这些民营企业(或私人控股企业)感到高兴。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据此就妄下结论,认为民营必然优于国有。但是,除了数据本身所体现的意义之外,行业内还有一个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之后——有的经过股份制改革,有的则直接转为民营——发展活力大增,企业效益提升较快;而一些老的国有企业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沉重负担或债务,举步维艰,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在,此处均不具体举例。于是,我们还是要问:体制是问题吗?
我们常常认为,民营企业更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但理论上来讲,国有还是民营仅仅是所有制的划分,所有制的本身并不必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国有企业同样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且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但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被过多地赋予了非市场化的色彩,比如行政色彩,比如政治色彩。过多的色彩才是影响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原因。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探讨企业主体的相关问题仅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并不包括事关国防安全或公益性事业的领域。
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一系列数字的下滑,但数字的背后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金融危机让这些问题得以暴露。完全以企业利润为导向,全力投入经济型机床的生产制造,还是在保障利润的前提下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这个问题摆给不同的企业负责人必然会有不一样的选择,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比如,行业人士曾一再提出经济型机床产能过剩,且附加值低、利润率低,也曾一再呼吁工具企业尽快升级改造,摒弃大量生产高速钢刀具的策略,但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很多企业在决策上完全倾向于量大、利润总额大的产品门类。这种选择的不同取决于企业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是否科学,本质上与企业性质的关系并不大。
显然,国有还是民营并不是决定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活力的根本原因,尽管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多数民营企业从体制上促进了企业的灵活,但不可否认,企业是否具有活力更应该从具体机制上寻找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