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步入整合季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医药行业频现巨头整合案例,国药集团联合重组中国生物尚未尘埃落定,上药集团的重组进程却已接近收官。医药“航母”企业在政府推动下正在形成,而区域性医药企业也在市场之手的指引下加速并购,优胜劣汰正在加剧,国内医药行业有望步入整合季。
□本报记者 邢佰英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医药行业频现巨头整合案例,国药集团联合重组中国生物尚未尘埃落定,上药集团的重组进程却已接近收官。医药“航母”企业在政府推动下正在形成,而区域性医药企业也在市场之手的指引下加速并购,优胜劣汰正在加剧,国内医药行业有望步入整合季。
记者发现,上述两起整合案例的共同之处,除了涉及公司均为行业重点公司、业务整合跨行业之外,均有政府主导的色彩,与国资委控制行业内央企数量的政策直接相关。
从国药集团联合重组中国生物来看,双方的业务互补性较好,中国生物整体上市进程将借机提速。而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主要医药资产的整合预期已久,业内人士预期二者合并将诞生我国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医药巨头,上海医药将作为整体上市的平台。牵一发而动全身,医药市场相关子行业的集中度无疑将加速提升。
作为国内医药分销商龙头,国药集团此次动作,应该仅仅是拉开了整合大幕,国药集团可能以中国生物为平台,完成对中国生物旗下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整合,进而带来国内疫苗行业出现大范围整合。有消息透露,国药集团还在酝酿在全国各地收购一些较高的医药工业资产,打造国内医药行业超级“航母”。国药股份的大股东国药控股也于9月23日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后,预期国药控股将进一步整合国内各地方优质的医药分销业务。
对于上药集团的整合,市场也预期上海医药与上实医药将分别以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为中心整合,实现集团资产的理顺。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有4800多家,市场分散无序,相比较国际上行业平均水平,行业整合空间很大。尽管国内市场已有整合的需求,但在分析人士看来,近几起医药大央企之间的整合更多是政策的产物,整合之后能否实现1+1>2的效益还有待观望。
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内的医药企业巨头整合虽然气氛热闹,但与上半年风起云涌的跨国医药巨头整合具有本质的区别,国外的整合主要以产品、业务、研发队伍为核心展开,完全基于企业自身战略,政府的介入不大,因此在整合效果上恐怕要胜于国内政府“牵线做媒”的形式。
跨国制药巨头主要通过收购小型制药公司的优秀产品来完善产品组合,或者与规模相近的大型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例如辉瑞看中了惠氏潜力巨大的疫苗产品群因而展开收购。在分析人士看来,因为整合背景不同,跨国企业并购模式对国内企业并购的借鉴意义比较有限。
相比之下,鼓励区域性行业龙头自行重组并购、推进中小医药企业优胜劣汰更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实际上,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的并购重组近年也有加速的趋势,其市场化运作方式也比较成熟,其中不乏优秀企业通过整合跻身行业前列,有望与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
分析人士预期,未来有整合预期的企业还有很多,例如哈药集团旗下资产整体上市、太极集团医药资产整体上市、广州药业在酝酿吸收白云山、华立系医药资产整合加速……
因此,无论以何种形式实现整合,肯定将带来医药行业格局的重塑,市场份额也将日益集中到少数巨头企业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整合者需要对整合后的管理工作下工夫,方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而潜在被整合对象也需要以标尺衡量自身价值,至少主动追随总比被动淘汰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