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涛:中行 人民币跨境结算先行者
随着未来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对于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来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为其拓展自身国际业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不仅能增加商业银行的结算收入和汇兑收入,还能增加由结算业务衍生出来的中间业务收入。
2009年7月6日上午8点半,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中银香港汇来的我国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款项,收款企业为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电气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以来,中资银行都在积极准备,试图分得一杯羹。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随着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金额的增加,试点地区的企业会产生对各种人民币服务,如融资、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必然会给试点地区银行与人民币相关的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利润增长点,并提升银行业绩。
先行一步 依靠全球庞大的网络优势和结算系统,中行率先在亚太区域内完成了多笔结算业务,迈出中资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7月6日,上海分行与中银香港成功叙做国内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开始运作;7月7日,中行广东分行、深圳分行分别为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中兴康讯电子有限公司办理当地第一笔业务。海外方面,7月6日,雅加达分行与上海分行合作,成功办理了印尼地区首笔业务;7月29日,上海分行与新加坡华侨银行完成了新加坡当地首单业务;7月31日,马尼拉分行在菲律宾当地同业中率先推出了人民币现钞业务;8月12日,曼谷分行办理泰国地区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8月20日,马来西亚地区首笔业务由马来西亚中行和上海分行合作完成。至此,中行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境内试点地区以及香港、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港澳和东盟的多个地区均取得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首发优势。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人民币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早在国家政策出台前,中国银行就开始跟踪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问题,力求把握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趋势。此外,中行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论证试点工作的可行性,并从专业角度提供咨询意见,解决专业技术难题。”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模块产品与营销总监程军说。
据程军介绍,国际结算业务是中行的传统优势业务,无论从结算数量、外币贸易融资额,还是海外营业机构和代理行数量来看,中行国际结算业务量稳居全球第一,“作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银行,中行第一时间做好了与试点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的业务流程安排工作,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从客户联系、业务背景、系统对接等各方面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期筹备工作。”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行目前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汇出汇入汇款、信用证、托收、保函等传统国际结算业务和贸易融资产品,针对代理行的清算产品以及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的人民币购售、账户理财和融资产品等。
环境配合
尽管中资银行都在积极响应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但来自企业的反响似乎很冷淡。据悉,自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推出一个多月以来,实际的结算量并不大,365家试点企业大多数停留在首单业务的状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程军分析道:
从配套政策看,目前我国税收、海关等政策还不完善,企业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小规模的业务进行摸索尝试,持观望态度的企业不在少数。比如人民银行需要制定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制定当中。
从当前的外贸形势看,国外的企业出于汇率风险、投资受限等考虑,对人民币结算业务接受意愿不强,而我国企业对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有较强的意愿,但其低附加值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往往使其在合同谈判中处于劣势,难以说服其交易对手使用人民币结算。尤其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剧烈的时期,结算币种的选择权在贸易中处于强势的外方手中。
从资金来源看,人民币离岸市场尚未形成,海外人民币存量仍然比较少,境外银行人民币业务亦不充分,国外企业只能通过购售等方式获得人民币资金,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从试点范围看,受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的限制,目前人民银行正式公布的试点企业只有300多家,这些企业与港澳和东盟地区的结算量总体有限,而且企业要根据业务机会签订合同,结算业务体现了一定的滞后效应。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壮大仍需时日。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李波表示,人行将在进一步完善试点制度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请国务院扩大境内试点地域范围。同时,已与我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也希望尽快开展本币结算试点工作。
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人民币结算业务才刚刚起步,目前整体规模还较小,政府、企业、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在与各监管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中行感觉到各方面都在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进行积极筹备,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已提上日程;境内外金融机构积极踊跃地争揽业务,研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完善清算网络,大力营销试点企业和境外参加银行。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条件的逐渐成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将会实现规模和范围上的突破。
带来机遇
尽管人民币跨境结算目前面临一些困难,观望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境内试点企业数量和结算额的增加,对于银行来说人民币跨境结算将带来更多的创新业务与拓展机遇,业务前景广阔。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中,商业银行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为境内企业提供服务的境内结算银行,另外一种是为境外商业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的境内代理行,一家银行可以同时承担两种职能。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不仅能增加商业银行的结算收入和汇兑收入,还能增加由结算业务衍生出来的中间业务收入。
中行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的启动将带动人民币短期融资、人民币信贷、人民币存款等其他人民币金融服务,促进人民币产品的多元化,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业务收益。针对试点企业的需求,中行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品和服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信用证通知/保兑/审单/议付、出口跟单托收、汇入汇款、开立/转开人民币保函、进口押汇、汇出汇款融资、海外代付、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融付达等产品。
另外,中行境内代理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为境外参加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理境外银行进行人民币支付、提供人民币购售、提供人民币账户融资等。截止到目前,中国银行同35家境外参加行签署了《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协议书》。这对于拓展中行的结算网络,特别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吸收大量境外存款以及对外资金拆借等业务,巩固亚太地区的市场和客户关系有更深远的意义。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将根据相关政策,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报价、平仓机制;并继续发挥中国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的产品、技术和品牌优势,争取为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贸易金融服务。”程军介绍说。
谈到内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未来竞争人民币相关业务领域各自的优势与挑战时程军认为,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还是境内中资银行在做,外资银行主要是以境外参加行的身份参与到此项业务中来。应该说,中资银行在国内客户基础、人民币资金、境内渠道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而外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和海外机构网络方面有一定优势,目前在业务发展上二者还是合作和互补的关系。
随着未来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对于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来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为其拓展自身国际业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