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威风不再 商品属性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在过去的9个月以来,由流动性及金融属性催生的工业品整体上行动能已被提早透支。中期而言,若不能很快获得经济好转带动的需求因素支撑,则期价将难免出现进一步调整的行情。
在过去的9个月以来,由流动性及金融属性催生的工业品整体上行动能已被提早透支。中期而言,若不能很快获得经济好转带动的需求因素支撑,则期价将难免出现进一步调整的行情。
周一(9月14日)国内期市一开盘,沪胶即牢牢封于跌停板,并拖累国内商品期市普跌,尤其是有色金属和能源化工板块跌幅最大。不仅如此,中国市场的暴跌同样影响到了亚洲时间国际市场各主要交易所的相关品种,东京胶、伦铜,甚至NYMEX原油纷纷下跌。市场出现如此普跌的格局,仅仅是因为特保案吗?我们认为不尽然。回顾近期的市场,我们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转变,或许正在改变商品期货的中期走势:
其一,美元指数对商品的反向指标作用消失了。9月4日至9月11日,美元指数出现连续六根阴线,由78.445一路跌至76.723,跌幅达2%,而同期伦铜小跌60美元/吨,国际原油小涨1美元/桶,农产品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仅黄金期货出现上涨。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内,我们一直认为美元的贬值上涨支撑了商品的价格,而在美元新一轮的贬值到来之后,商品市场却没有如以往一样出现火热行情,反倒显示继续上行压力重重。美元指数对商品反向指标作用消失,我们认为值得关注,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未真正好转使得投资者对于资金的避险情绪再度升温,不少资金开始卖出美元,买入经济表现相对较好的新兴国家资产,由此导致了美元的新一轮贬值,这和以往投资者通过买入美元来避险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原料价格大幅上扬并未能带动产成品价格的事实导致商品供求面的矛盾再度激发,由此导致了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相关性出现背离。
其二,股市与期市的联动性开始弱化。曾几何时,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联动性非常紧密,不仅在中国市场,国际市场也大多如此。巴克莱曾发布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和商品价格的联动性达到29年来的新高。然而,进入9月份之后,两个市场的联动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中国股市在经历了一个月的调整后重新走好,9月初至今,上证指数由2683点重新回至3026点。反观之前与股市联动性最强的有色金属期货,在股市调整的过程中没有调整,近期股市的上涨也似乎与其没有太大关系,维持了高位震荡行情。9月14日国内股市继续走好,而沪铜却跟随外盘及其他品种出现大幅下挫。股市与期市联动性开始弱化,我们认为实际上也是期市市场追踪热点出现变化的重要论据之一。股市与期市联动性紧密,很重要的一个纽带就是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而在8月份信贷明显收缩后,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正在改变,流动性收缩的期货市场不再盲目追涨,而是更加关注各品种本身的基本面。
正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确定了当前的商品期货市场正逐渐转向自身供需面的观点。回到上述特保案来说,实际上如果理性分析特保案,其并不会对国内的轮胎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不致于影响到其他商品的走势。然而,周一期市还是出现大面积下挫,我们认为,造成这样普跌的局面,最重要的因素是过去9个月,由于流动性以及金融属性推动的工业品整体上涨实际上已经提前透支了商品期货价格的走势,尽管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好转,工业品价格仍有继续向好的可能。但就中期市场而言,提前透支的行情,如果不能很快获得经济好转带动的消费好转因素支撑,则期价将不可避免面临进一步调整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