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专家将坐诊社区医院缓解看病难
国家新医改政策指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国家新医改政策指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预示着医生“走穴”将逐步合法化,一个医生可以在多个医疗机构坐诊,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力量。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十分期待青岛版新医改方案中多点执业的实施细则,但也提出了一些忧虑,担心新办法会影响大医院专家的本职工作,希望医生在多点执业时不要有太大的功利性。
业内解读
多点执业并非简单“走穴”
所谓多点执业,是指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2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并在上述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医师多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说,以北京的新规定为例,医生多点执业可以到基层去坐堂行医,也可以到社区去开设个体诊所,都将有利于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但同时,医师从事诊疗活动比较复杂,往往涉及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和技术支撑,异地执业特别是开展复杂诊疗技术,容易引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因此多点执业并非是简单的“走穴”,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支撑。
医生说法
多点执业可缓解看病难
在许多医生的眼里,多点执业为医生解开了多年以来的束缚,如果有地方需要某个医生坐诊,他就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去看病,甚至做手术。“医生没有了定点执业的约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外出会诊,更不用再为可能被医院发现而提心吊胆。”我市一家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医生走出大医院参与会诊,可以通过医务科接受邀请,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被患者家属请去,但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行为要十分谨慎,只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能代替患者的主治医生下治疗结论。
“没有了束缚,我可以在一年中拿出几天时间去个体诊所坐诊,去接待一些碍于面子不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名科室主任告诉记者,他认为多点执业可以让自己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可以让一些到私营诊所就诊的重症患者及时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表示自己会分清主次,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舍本逐末。
新闻分析
患者医院专家三方受益
青岛阜外心脑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杨瑛认为,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现在医疗服务的主要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让符合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其次的受益者是各级各类医院,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医院的人才到本院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交流与推广,填补本院工作的空白和不足。同时,专家也是医师多点执业的受益者。通过多地点执业,贯彻落实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专家本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会激励更多的医务人员钻研业务、努力工作、成为新的专家。
多点执业还可以有效分流患者,80%的患者没有必要去大医院就诊,小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足以解决问题。但由于小医院的诊疗水平有限,患者不放心,就涌进大医院。这一政策出台后,在一些小医院也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就不需要再拥挤到大医院就诊,自然也就避免了现在到大医院看病挂号、检查、划价、拿药等都要排队的情况。
新闻延伸
“多点执业”盼中有忧
业内人士建议先从离退休老专家试点再推广
“多点执业推广的最大难题是大医院舍不得放走大专家,同时也担心大专家外出坐诊会影响正常上班时间的工作效率,因此多点执业最好先从离退休老专家开始试点,逐步推广。”海慈医院一名科室主任认为,大医院的专家尤其是学术带头人,是许多医院关注的焦点,有他们坐诊会吸引许多患者来,无形之中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专家的精力被多点执业分散,医院里的常规工作和研究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卫生部门和医院不愿意看到的。
据了解,根据外地施行的多点执业方针,业内人士认为多点执业不会是简单的允许医生到多家医疗机构坐诊,而是会做出种种合理的限制,在不影响医生发展和医院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允许“合法走穴”,理论上是让有条件的医务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在应用专业技术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获取合理报酬。但如果不做好本职工作,只想到外面拿钱的话,这是不允许的,不能荒了自己的地,去种别人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