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外汇储备与欧美实体经济绑到一起
如果中国外汇储备继续购买金融产品,外汇储备终有一天将大幅缩水,如果以外汇储备投身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则中国的外汇储备终将成为欧美企业自己的利益。
如果中国外汇储备继续购买金融产品,外汇储备终有一天将大幅缩水,如果以外汇储备投身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则中国的外汇储备终将成为欧美企业自己的利益。
美国尼克松总统时期,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约翰·康纳利曾经说过一句流传久远的名言,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此话流传之时,各国正为美元脱离金本位大幅贬值而焦虑不已。时至今日今时,美元依然在贬值,原因是美国财政赤字大幅增加,以黄金、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再次上涨。
现在,超过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既是国人的财富,更是国人的问题。这笔钱不能用于国内,用于国外却节节缩水,如果中国继续把大笔外汇用于购买欧美的金融产品,终有一天血本无归。
最新的例子是,近期,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的部分中央企业向交易对手致函,表示鉴于对该项业务的内部调查正在进行,其保留追索权利。这说意味着,将来中国央企会成为,9月7日,国资委发布声明,力挺多家因衍生品交易巨亏的央企“保留追索权”,支持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的部分央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国资委以为自己还在国内,央企天然地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对不起,你套保,你套利,你亏损,你的脸就活该被同样无耻的金融机构撕下。笔者早就说过,中国企业不该从事套期保值业务,调查过两家央企的资产管理公司,操盘的人是初出学堂的学徒,他们不交学费,让谁交?央企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有信用的交易对手。
金融交易需要最迅捷的反应,在此央企处于悖论之中,如果由领导们一个个签字同意,市场早已风云变幻。再说,审批同意并不是赢利与否的标准,东航违规套保,那以前的五矿不照样大幅亏损吗?鉴于央企在国内养成的骄横,以及较为官僚的组织结构,并不宜于从事金融产品交易。
中国的外汇储备并非无处可用。收购国外的资源就是上佳之选。收购在持续进行之中,9月8日,有媒体报道,两家中国企业同意对澳大利亚新兴的矿业集团做出三项战略投资。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出价收购总部位于珀斯的铀矿勘探商Energy Metals 70%的股权。Energy Metals全部股权估值为大约1.2亿澳元(合1.035亿美元),中广核出资不到1亿美元。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同意收购两家澳大利亚上市铁矿石集团FerrAus和United Minerals的大比例少数股权——以1200万澳元收购FerrAus 12%的股权,并以2720万澳元收购United Minerals 11.4%的股权。
另一个选择就是将外汇储备与欧美的实体经济捆绑到一起,比如参股美国的精密制造企业,参股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等,一旦形成血肉相联的关系,打击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成为变相打击欧美本地企业、就是打击欧美本国的就业,不必中国企业说话,欧美企业巨头就会挺身维权。在本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受到的批判大多来自工会,而得到的支持大多来自跨国企业。
当然,此举会受到美国政府与国会的严峻挑战。如由于美国国会要求对该收购进行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最终迫使中海油放弃收购优尼科。美国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最近应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就3COM 公司与中国华为技术公司并购案提出评估,评估结果是这项合资案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中国并非毫无应变之术,中国也有相应的安全审核,中国也有国际所急需的稀土矿,中国也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急需的庞大市场,开展博弈,也算势均力敌。让人担心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对内“动物凶猛”,对外却一派绅士之风,以为国际惯例就是餐桌之上谈笑宴宴,让一些洋买办二传手牵着鼻子走,辩不清东南西北,在黑石并购与铁矿石谈判中被撕下最后一块遮羞布。虽然澳大利亚驳回了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但中国资源参股澳大利亚仍是重点区域,而在美国,参股大型企业门都没有,看似廉价买的其实是天知道未来如何的金融产品、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基金等,填补了现金流的空缺。现在中投开始投资英美房地产市场,让我们赶紧祈祷伦敦的商业地产尽快回暖。英美非常清楚,国际主权基金只能购买金融机构的少数股权,买了之后文化不服、水土不服,怎么买的还得怎么吐出来,到时候市场回暖一增发,就把中国持有的股权给稀释了。
想想国际金融机构靠什么在中国赚了大钱,购买中国大型资源类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