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度、多要素对标管理的新模式

2024-08-16 13:29 833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竞争力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才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我国不少企业已具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特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创新能力、治理机制等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往往集中体现在经营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上,只有拥有一条在全球方面探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打造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进会上强调,各中央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以“对标促达标、达标促创标”为主线,抓好深化对标提升、注重行动成效评估、加快提升对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对标分析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的过程,是赶超一流企业良性循环过程。对标分析的核心价值,在于向组织外部参照物学习,找到各方面的差距短板弱项,进而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升管理能力,改善经营效率,提升自我价值。本文主要从对标管理的分类、流程、评价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标管理的分类

对标的载体可以是有形产品、设计成果、经营绩效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流程、管理模式、制度方法等。对标分析的具体方法,根据标的、内容、信息来源、功能不同,可分为战略对标、内部对标、流程对标及实践对标。

(一)战略对标(Strategy Benchmarking)

战略对标主要研究领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演变历史,对阻碍长远整体的一些发展问题,聚焦比较本企业与基准企业的战略意图,分析成功的关键战略要素及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指定和实施战略提供决策意见。

(二)内部对标(Internal Benchmarking)

    内部对标是以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用过与自身历史最好水平的纵向对比,或者是部门间、子公司间、班组间的横向对比,挖掘组织机构、管理层次、部门职责中存在的问题,指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流程对标(Genetic Benchmarking)

流程对标是指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进行的对标管理。它聚焦与领先企业赖以取得优秀绩效的关键因素,包括特定领域的运营流程、管理方法、营销策略、人力资源、财务管控及资本成本等,这类标杆可以跨不同类组织进行。

(四)实践对标(Best practice Benchmarking)

实践对标是指行业标杆企业在特殊领域内先进的管理方法、流程、措施等,通过技术性分析,寻找确认最佳标杆企业的先进实践,学习借鉴最佳实践并进行改进或优化,用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对标因素选择

(一)指标因素选择

1.全面客观。对标研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的客观经营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覆盖企业经营的各个维度,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以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

2.横向对比。指标选取应考虑到有合适的对标对象进行对比评价,有来源可靠的数据参考比较,能有确保数据实现纵向对比及横向可比,在进行对比的时候,能实现口径一致。

3.可操作性。选取指标必须从技术上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指标应尽可能简要,保证有足够的信息来反映指标内容。对每一个指标必须给予明确的定义,使其容易理解和分解,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尽量减少主观评价指标,如果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也需要通过一定方法转化为定量指标,以便于汇总分析。

(二)标杆因素选择

选择合适的对标企业有助于自身企业成长,应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企业规模、业务流程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对标企业,对标企业选择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

1.以竞争对手为标杆,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

2.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改进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超赶目标。

3.建立跨行业的技术标杆,有助于技术和工艺跨行业渗透。

4.以客户需求为标杆,综合市场、竞争力和目标设定,发现企业不足。

三、对标管理流程

对标分析过程是企业模仿、学习、提高和创新的过程。在实施对标和改进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挖掘潜力,创新管理,优化流程,改进技术,形成更加合适、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直至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对标分析流程可分为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阶段构成。各阶段前后衔接,逐步推进,形成持续改进的对标行动体系。

(一)立标

合理选择恰当的目标企业,是对标分析的前提和条件。应将企业置于一流企业的坐标系里来审视,以一流企业的标准、要求、境界来看待企业的发展,构建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客观实用的评价标准,研究领先的标杆企业如何达到更高的效率,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二)对标

按照“横向对比、找准差距、纵向对标、超越自我”的思路,参照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发现优势和劣势,研判机遇和威胁,同时要平衡系统性和操作性,指标体系不可能涵盖所有具体的指标,需考虑指标的可量化程度,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信度。

(三)达标

企业要按照自己的理想目标,针对对标发现的短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在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改革、不断提升,更加适应、更加从容,迸发出更加持久的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创标

创标旨在全面提升自身整体实力,由行业跟跑者成长为行业领跑者,实现由优秀到卓越的蜕变。

四、对标综合评价

(一)对指标标准处理

由于不同的子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不能直接汇总,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标准化,最常用的发放是功效系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转化,同时要注意数据动态优化调整。在对标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定时、动态地向标杆企业学习,并进行经营管理变革实践。

具体步骤如下:

对于正向指标,数据值越大越好,比如盈利能力、供应链掌控能力等,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对于反向指标,数据值越小越好,比如资产负债率、安全事故率、企业负面新闻等,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其中:Vman为指标V在行业或获取数据中的最大值,Vmin为指标V在行业或获取数据中的最小值,Vi为企业i的指标V的数值。

(二)对指标加权汇总

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综合实力的对标结果,综合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image.png

(三)对指标综合评价

与行业标杆进行对标,得出对标结果。

五、对标管理案例分析

某企业为了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基于行业特点及企业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行业对标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在行业中选择行业标杆企业A和行业标杆企业B,要求企业进行对标分析,找出管理差距,确定该企业的最佳标杆企业。

第一步:提出核心对标指标

企业采取客观指标为主,主观指标为辅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对标分析的核心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

某企业对标分析核心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竞争力

1.市场占有率(%)

2.资产收益率(%)

3.海外收入占比(%)

4.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创新力

5.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6.拥有专利数量

7.科技人员占比(%)

控制力

8.核心资源掌握程度

9.关键技术掌握程度

10.产业链完整度

影响力

11.品牌形象

12.安全环保

13.企业劳动用工

抗风险能力

14.资产负债率(%)

15.流动比率

第二步:确定对标指标权重

为客观公正评价三家企业的综合实力,采用德尔菲法,研究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具体如下:

某企业对标分析核心指标权重表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竞争力

0.2

1.市场占有率(%)

0.3

2.资产收益率(%)

0.3

3.海外收入占比(%)

0.2

4.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0.2

创新力

0.2

5.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0.4

6.拥有专利数量

0.3

7.科技人员占比(%)

0.3

控制力

0.2

8.核心资源掌握程度

0.4

9.关键技术掌握程度

0.3

10.产业链完整度

0.3

影响力

0.2

11.品牌形象

0.4

12.安全环保

0.25

13.企业劳动用工

0.35

抗风险能力

0.2

14.资产负债率(%)

0.5

15.流动比率

0.5

    第三步:收集行企业运营数据

企业选择A、B企业作为行业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对象,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作为客观指标,从相关企业年报获取,控制力和影响力采用主观指标,运用专家评价法,组织若干管理专家对相关企业进行打分,各单项满分为10分。各企业具体得分如下:

某企业对标分析信息数据汇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行业领先企业A

行业领先企业B

本企业

竞争力

1.市场占有率(%)

18.2

15.1

9.3

2.资产收益率(%)

5.1

6

3.2

3.海外收入占比(%)

12.5

15.8

6.4

4.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5.1

8.6

4.3

创新力

5.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5.6

8.2

3.4

6.拥有专利数量

3.2

5.8

1.1

7.科技人员占比(%)

11.5

18.8

7.2

控制力

8.核心资源掌握程度

5

7

3

9.关键技术掌握程度

3

6

3

10.产业链完整度

3

4

2

影响力

11.品牌形象

8

9

6

12.安全环保

9

10

7

13.企业劳动用工

9

10

10

抗风险能力

14.资产负债率(%)

78

65

81

15.流动比率

1.5

2

3

第四步:对标分析计算处理

因为行业最优及最不满意数据不可获得,对于正向指标计算,采用简便公式如下:

image.png

对于反向指标,采用简便公式如下:

image.png

根据相关信息数据、各指标权重及以上指标计算规则,可计算得到,企业A 、企业B及本企业的综合得分为77.37、96.48、60.76分。

第五步:对标结果汇总分析

通过各企业综合实力得分情况看,本企业与A、B两家企业存在明显差距,其中企业B差距尤为明显,在市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全面存在差距,公司决定把企业B作为标杆企业。

六、对标管理建议

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标管理,发现管理差距,寻求改进方法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应该在对标管理的实施中重点关注对标细节和结果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比拟和宏观总结,必须将这些差距转化为实际的管理目标,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合理选择标杆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来选择自己的标杆企业,在对标时能兼顾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兼顾企业特性与对标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学习借鉴,当然在选择合适的对象必然是需要做一些调查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能够深入学习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对标对象,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具备优势的世界一流企业都想比,但都不深入了解,最后只是学习到皮毛而实质还是自己“闭门造车”地探索。

(二)建立科学对标体系

对标管理有效的前提是企业所关注的指标能够科学有效地度量企业的经营情况。传统上,企业仅仅需要“追求数字指标”,而如今,我们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数字指标的运作系统的整体水平,必须将数字指标和其背后的管理活动统一起来,科学有效的对标体系必须能准确的描述那些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够反映一家企业的系统、流程和管理等最重要的运营维度。

(三)注重对标管理过程

对标管理除了要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指标体系,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系统指导、规范对标管理活动的进行,对标管理并不是单纯去比较两者的差距和结果,而是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对比的数据上探讨企业管理本质上的问题,例如从业务管理、工作流程、系统设计等环节上挖掘出企业管理薄弱的地方,与此同时,所有存在管理薄弱环节部门的员工都应该参与讨论,集思广益,提出改进意见,使企业能够广纳意见,不断改善、不断前进。

(四)提升管理务实求新

企业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时,不要为了求快直接照搬参考对象的管理方法,而应该召集该方面的管理人员,提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改进方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行动方案,确保通过落实行动方案能够有效借鉴对标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对企业缩小对标差距、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到切实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泉红-《学习时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0308/c40531-32639404.html

[2]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http://www.sasac.gov.cn/n2588020/n2588072/n2591064/n2591066/c29152963/content.html  

[3] 孙刚; 关于对标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5-20

[4] 邹明信,徐学军 -企业标杆管理的应用探讨- 《价值工程》- 2005-06-25

[5] 要闻 - 《上海国资》- 2023-11-20

[6] 原诗萌;月度新闻 - 《国资报告》- 2023-11-01

[7] 张亚; 对标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管理观察》- 2018-09-30

[8] 徐善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中国品牌》- 2023-01-08

 

作者简介(汪明崇)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财务部处长,正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中组部第十一批援疆干部,援任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

■ 从事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及资产评估管理二十余年,在期刊杂志及内部交流刊物上发表了《工程咨询行业评估业务财务管理有关问题探讨》《构建内部税务会计,加强企业纳税管理》《中央企业司库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基于中咨公司的案例实践》《探讨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境外投资税务风险及对策研究》等十余篇文章。

作者简介(李雨薇)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审计与风险内控部审计处副高级经济师,注册内审师,会计学硕士,。

■ 从事内部审计、违规追责、内控评价等相关工作十余年,在期刊杂志及内部交流刊物上发表了《提升工程咨询企业审计整改质量的对策研究》、《审计整改重要性与工作思路研究》、《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路径探析》、《新时代国有工程咨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研究》等文章。 


3
标签: 多维度 习近平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