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列全球国际金融航运12大双中心第三
上海是世界上在此次金融海啸中为数不多的“充满自信”的金融航运双中心之一。
2009年9月8日,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编制的“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The Global Financial & Shipping Double-Center Index, GDCI)在上海浦东发布。这是世界金融航运双中心领域内按照国际惯例制作的首份竞争力指数报告。
报告指出:“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是指同时兼具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双中心功能的特定城市(区域)。其中国际金融包括证券、期货、银行、保险、基金、金融服务等业态;国际航运以海运为主,空运及陆运为辅,包括航运服务和航运实务。“双域配置”是“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核心功能;“双心自乘”是“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独特优势。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后的全球经济格局重振过程中,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 指数编制的目标是: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测入选双中心的城市或区域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两大领域发展的整体营运态势和综合竞争活力。其指标取舍和优选具有以下二项原则:核心功能与构成要件相结合,重在本体性;静态规模和动态发展相结合,重在成长性。为了确保较高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编制中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均取自世界著名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与咨询机构所发布的公开资料。
本报告期所考察和评价的对象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上海、香港、孟买、迪拜、悉尼、汉堡、圣保罗、温哥华等12个双中心城市(区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双中心在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抗击世界金融海啸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方面, 2008年度上述双中心的股市市值达21.3万亿美元,占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统计的同期全球股票市值总额32.5万亿美元的65.4%;实现股票交易88.7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股票交易总额113.6万亿美元的78%;实现股市融资6437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股市融资总额9990亿美元的64.4%;其中实现新上市(IPO)1366.7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股市IPO总额1774.9亿美元的77.1%等。在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面,12个双中心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2亿TEU,占同期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21.3%;而航运服务,包括船务经纪与物流、船舶融资与交易、航运保险与仲裁等市场份额则占全球同期航运服务市场总额的78%以上。实践雄辩地证明:谁建成并拥有能级可观、影响巨大、功能创新的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谁就在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中握有更强的主动权。
依据本指数的设定宗旨及测算原则,共选取了三大领域60项指标作为对各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进行评估的观察测评点。其中金融中心功能领域,由金融中心能级、成长性和金融生态等三个子项及28项指标构成;航运中心功能领域,由航运中心能级、成长性和航运服务等三个子项及17项指标构成;双心自乘功能领域,由广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际评估变动等三个子项及15项指标构成。各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总得分也由上述金融中心功能、航运中心功能和双心自乘功能三个分项的得分加总而成。
纽约、伦敦、上海分别以624.4分、553.9分、513.1分获得本期评估的前三名。从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的分值测算结果来看,上述双中心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纽约。第二梯队:伦敦、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其中拟又可分为“前二后三”的组合。“前二”是伦敦和上海。伦敦的综合实力,上海的成长潜力均处第二梯队之首。“后三”是指东京(487.8分)、香港(485.9分)和新加坡(484.2分)。东京在资源配置能力、香港在国际化水准和新加坡在运营规范的指标分项领域都非常亮丽,均处12个中心的前列。第三梯队 迪拜、悉尼、孟买、圣保、汉堡、温哥华;其中拟又可分为“新三原三”的组合。“新三”是指迪拜(395.5分)、孟买(372.3分)和圣保罗(364.5分),主要来自世界发展中区域及“金砖四国”。“原三”是指悉尼(387.1分)、汉堡(362.1分)和温哥华(353.6分),它们在近代世界经济史和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演变史上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海是世界上在此次金融海啸中为数不多的“充满自信”的金融航运双中心之一。
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功抗击,来自人民币货币体系的稳健开放和安全坚挺,也来自中国金融机构逆势飞扬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举世瞩目的出色表现,在一系列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越伦敦及其它国际领先双中心。如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213亿美元盈利位居全球银行之首,排名第二的中国建设银行盈利175亿美元、中国银行实现盈利126亿美元,均超出英国最大的汇丰银行(盈利93亿美元)和巴克莱银行(盈利89亿美元)。据世界证券交易所协会统计,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达14253.5亿美元, 实现新上市融资(IPO)金额105.9亿美元;自2002年列入世界证券交易所协会统计的6年来,上海证交所市值增幅达465.1%, 相当于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值同期增幅103.7%的4.51倍。2008年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71万亿,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量2.8亿手,成交金额28.8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64%。天然橡胶2008年全年成交量为9.28万亿元,套保交易量6.56万手;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东京及伦敦市场,位居世界第一。上期所的天然橡胶报价正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报价。国际航运领域,2008年上海港口(海港)吞吐总量、集装箱吞吐量、空港货运量分别达56144.4万吨、2798万TEU、263.3万吨,居世界第一、第二及第五之外,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发布的CCFI已经成为继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运价指数,被联合国贸发会编制的海运年报作为权威数据引用。
这种自信还来自于上海双中心所展示的持续增长潜力。如除以上提及的上海股市的市值增长速度外,上海期货交易在2002年-2008年间的中期增幅更高达1152%,为伦敦同期增幅224%的5.14倍。此外,据国际咨询机构的评估,上海在智力资本、一流MBA等指标上接近伦敦;在体现“绿色新政”的城市废弃物转化处理、商务楼宇成本、办公成本弹性、外资新开项目及E-CBD等项指标上超过伦敦。
当然以上所提及的只是上海双中心建设中所取得的若干局部成效,就总体而言,与领先双中心纽约、伦敦等领先双中心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不容忽视。上海的金融保险证券市场能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较低,市场体系还存在空缺,对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还很弱小,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吸引外国企业来沪上市方面还是空白;全球跨境贷款伦敦占20%,纽约占9%,东京为7%,上海也是还是空白;在双中心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上列在最低位置。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和人民币金融服务创新成效不显著。2008年上海的保险渗透率(3.3%)仅相当于纽约的1/3和伦敦的1/5。高端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营运管理人才培育力度还不强。虽然上海航运吞吐量较高,但在航运服务领域,包括船务经纪、船舶分级与登记、船舶融资和租赁、海上保险、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方面均远远落后。如2008年上海船舶保险业收入仅为0.97亿美元,尚不及伦敦的一个零头。作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之一,上海在国际金融和航运新规则的修改制订中还缺少应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上海及作为国际金融和航运双中心核心地域载体的新浦东尚任重道远。
该研究报告指出:全球“金融体系新格局”的演变将提升双中心的战略地位。近几次抗击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践表明:多元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有助于提升区域乃至世界金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海将会在稳妥推进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进程的同时,强化人民币金融市场与产品的创新和人民币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与此同时,世界“航运体系新格局”的形成将推进国际航运服务重心的渐次转移和内容提升。绿色新政和科技创新将改变双中心现有的竞争格局。“绿色新政”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国际责任和执政能力,“绿色中心”也必将成为全球双中心在下一个十年发展中的首要目标。以下一代网络、超级智能计算机、国际金融风险预警和反馈控制等为重点的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提升双中心能级的能动因素。
GDCI指数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编制。该中心系民间咨询研究机构,设在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之内。
附表: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分值(2008年)
双中心区位国别竞争力分值位次
纽约New York北美洲 美国624.41
伦敦London欧洲 伦敦553.92
上海Shanghai亚洲 中国513.13
东京Tokyo亚洲 日本487.84
香港 Hong Kong亚洲 香港485.95
新加坡 Singapore亚洲 新加坡484.26
迪拜 Dubai亚洲 阿联酋395.57
悉尼 Sydney大洋洲 澳大利亚387.18
孟买 Mombay亚洲 印度372.39
圣保罗 San Paulo拉丁美洲 巴西364.510
汉堡 Hamburg欧洲 德国362.111
温哥华Vancouver北美洲 加拿大353.612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