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重组:是“国进民退”还是大势所趋?
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在日照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民营日照钢铁由此成为国有山东钢铁旗下一个子公司,山东钢铁大重组完成“国进民退”。
新华网济南9月7日电(记者 吕福明)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在日照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民营日照钢铁由此成为国有山东钢铁旗下一个子公司,山东钢铁大重组完成“国进民退”。
按照重组协议,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东钢铁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照钢铁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
这次重组,将诞生中国钢铁业的新巨头。根据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排名,重组日照钢铁后,山东钢铁的产量将超过2931万吨,仅排在上海宝钢和河北钢铁之后。在刚刚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的钢铁企业中,重组后的山东钢铁集团营业收入将超过河北钢铁,跃居第2位。
中国钢铁产业重组进程近年来有所加快,金融危机在加速中国钢铁落后产能淘汰的同时,反而使运营成本较高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一度陷入集体亏损境界。这一形势的变化,也加大了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困难。今年上半年,山东钢铁旗下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共亏损13.62亿元,而日照钢铁凭借临港优势却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
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是一位传奇人物,短短几年便在日照实现快速发展。对于山东钢铁的重组,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只要是市场主体自愿选择的重组,无可非议;但如果是政府超市场进行干预,则不太合适。
然而,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一直以来难以令人乐观。2008年,中国10大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钢总量的42.5%,较上年仅提高5.71%。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
山东省极力推进的省内钢铁重组,已是形势所迫。2008年3月,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企业合并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
山东表示,将在日照建设临海钢铁精品基地,内陆地区一律不再核建新增生产能力的项目。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的资产重组,对于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山东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打造以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举足轻重。山东钢铁集团争取到2020年形成4000万吨钢生产规模,综合竞争力跻身国际钢企前10强。重组日钢,是山东推进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的关键性步骤。
今年1月16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公告宣布,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而誉进发展间接拥有日照型钢30%权益、日照钢铁有限公司30%权益及日照钢铁轧钢25%的权益。三者均为日照钢铁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此举,给山东钢铁重组增加了难点。
但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重组进程得以继续。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的资产重组与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山东钢铁产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
山东大学的魏建教授不认同把这次重组简单视为“国进民退”。他说,民营企业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其劣势。仅靠日钢自身发展,虽然目前是盈利的,但很难实现快速滚动发展。从中国钢铁产业布局来看,发展临港钢铁产业是个趋势。就山东而言,无论济南钢铁还是莱芜钢铁,均受限于地域与资源,整合日照钢铁,可以实现要素资源的集约化发展。重组以后,日照钢铁所具有的优势资源,也将为重组后的山东钢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