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 “光环”消褪
基本药物目录揭开面纱之后,其对行业的影响已慢慢被市场消化。记者采访了多家医药公司,最大的感触是,原先很大程度上被冠以“利好医药企业”光环的基本药物目录如今已经褪色了很多。
基本药物目录揭开面纱之后,其对行业的影响已慢慢被市场消化。记者采访了多家医药公司,最大的感触是,原先很大程度上被冠以“利好医药企业”光环的基本药物目录如今已经褪色了很多。究其原因,除了价格因素不确定之外,作为接近销售终端的重要环节——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响应基本药物目录的“号召”还打着很大的问号。
目前,政府已经明确了基本药物的价格调整中,将率先把医院15%的药品加成予以取消。但全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收入有一半来自药品,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药养医”体制,基层医院对此依赖度更高,一旦医院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在收入受重创的压力下,很可能选择“消极应付”。
目前政策只对基本药物规定实行“零差率”,目录外的药品暂不实行,可能预见,医疗机构对二者的销售感受对比鲜明。此外,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药物配备时,政府尚没有政策规定具体的配备浮动比例,因此,不排除医疗机构会“钻空子”,对“无利可图”的基本药物配备有限的量,而增加目录外的同类功效药品的配备量予以弥补。
这样的话,不但政策制定者设计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最终要落空,而且当初抱有很高期望的医药企业也将失望。
当初之所以众多医药企业欲“挤”进基本药物目录,原因就在于进入目录意味着“市场扩容”,医药企业的销量能攀上一个大台阶。然而,这样一个“期望”,伴随着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规定的日渐“宽松”,而变得缥缈起来。基本药物目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行力度,从医改“征求意见稿”中的“全部使用”调整到“全部配备和使用”,再到如今推行范围“缩水”为30%。如此一来,医药企业药品销量提高的预期也一再被打压。
政策规定的“口吻”缘何渐趋宽松,一方面是意识到了市场终端需求的重要地位,着意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充分预料到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难度。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都属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组成部分,但众所周知,这五项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就在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尽管国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在多个地区展开了试点,例如济南、辽宁等地,未来计划通过试点总结出经验,用于更广范围的改革,但改革全面推进仍尚待时日。
但话说回来,如果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不能得到彻底推进,任何关于药品目录遴选的努力和成果期待都难免再度落空。要知道,我国从来就不缺少基本药物目录,修订前的药品目录纳入的药品种类多达两千种,药品降价明显,但因为利益受损的医院“用脚投票”,数百种药品就此“销声匿迹”或“改头换面”,这充分说明,无法理顺医药体制,目录的落实难以上保险。记者不得不担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的“磨叽”,很可能会拖五大任务中另四项任务如期落实的“后腿”。
我们看到,公立医院改革不但需要平衡多方关系,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改革过程难免出现“阵痛”以及反复,其难度远超过制定一部基本药物目录,但公立医院改革才是医改的“根”,不仅医药企业,更有老百姓都在眼睁睁期待改革能够早日有结果。眼下,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确实应该加快进度了。(记者 邢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