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初结硕果
中埃关系的发展其实只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经过53年的洗礼,中非合作关系依然保持着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中非双方的经贸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埃关系的发展其实只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经过53年的洗礼,中非合作关系依然保持着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中非双方的经贸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提前实现千亿美元目标
“今年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果‘收官年’。”外交部非洲司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一组组数据记载着中非经贸合作的成果:
——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068亿美元,提前实现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峰会期间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由2001年的5000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9亿美元,年均增长53%。今年前3月的对非直接投资达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倍。
——2008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新签承包劳务合同394.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9.9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约15倍和10倍。
相应地,从非洲进口商品促进了中非双方的经济发展。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埃及的长绒棉、津巴布韦的烟草、南非的钻石等非洲商品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熟悉,来自非洲的芝麻、羊皮等特色商品也已免税进入中国市场。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经贸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质量不断提高。”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协调处处长董鹏说。
机制性合作平台助推发展
2000年,为加强中非在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中非双方共同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说,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机制性的合作平台,为中非关系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在论坛框架下,中方已向2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向4个国家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为非洲国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产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中国通过论坛减免了非洲33个国家部分对华政府债务,并进一步将受惠商品范围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66个。截至2009年3月底,中国从非洲累计进口受惠商品7.6亿美元。
经贸合作区引领产业化经营
为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投资,2007年中国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首期投入10亿美元,在非洲建立3—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目前,基金已同中钢、中建材、海航等一大批国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至今完成20多个项目的投资决策,安排对非投资5亿多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20多亿美元。
基金与中地海外建设有限公司合作投资的埃塞俄比亚玻璃厂,已于2009年5月17日建成投产。这是埃塞俄比亚第一个玻璃生产项目,每年可为埃提供4万吨平板玻璃,结束了该国不能自主生产玻璃的历史。该项目被埃塞俄比亚梅莱斯总理誉为“中埃务实合作和支持非洲国家工业化的典范”。
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赞比亚期间,亲自为非洲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赞比亚经贸合作区揭牌。目前经贸合作区已初具规模,吸纳10家企业入区投资7亿多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6000人。
董鹏指出,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国内企业创造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引导其开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化合作
“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化的发展特点。”贺文萍指出,中非合作出现了像青年志愿者、人力资源培训等新领域。青年志愿者领域潜力大,正不断从官方深入到民间,而人力资源培训则着眼于未来,将为非洲发展提供丰厚的软实力。
领域的拓展自然也将带来投入的不断增多。来自中非发展基金的消息,根据总体工作部署和2009年投资计划,预计到2009年末,基金承诺投资总额将达7亿美元,实际出资将达3亿美元左右。除了资金投入之外,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符合非洲经济发展特征的适用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介绍到非洲。
今年的第四季度,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又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除了全面评估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情况,还将共同规划中非未来3年合作。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前,希望中非双方不畏浮云遮望眼,而在前进的道路上,风物长宜放眼量。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必将继续深入发展,中非合作的前景将更加美好。”外交部非洲司官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