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打出纾困组合拳
来源: 信息新报
今年以来,多地实体店铺经营、小微企业生产、部分群众生活等因疫情而陷入困境。为有效缓解这种情况,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接续融资安排、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多个方面,对遇困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提出了工作要求。此前,国务院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这一系列金融纾困政策,助力遇困行业企业和困难群体减负渡难关。
目前,消费金融正在着力打好精准纾困组合拳,疏通遇困领域、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金融服务中的难点堵点,有效发挥消费金融促消费的作用。比如,兴业消费金融针对因疫情受困客户提供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关怀政策,具体包括给予3个月只还利息不还本金的优惠,缓解当下的燃眉之急,经济暂时受困的客户还可以额外申请6个月的贷款期限延长,减轻还款压力。又如,马上消费在为个体工商户、新市民、农户停工停产期间应急性资金需求、复工复产提供信贷优惠支持的同时,还启动“千里马·乡村英才培养计划”,向返乡创业者、小镇青年、退伍军人等乡村振兴群体提供直播带货等线上帮扶,增强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内生动力等。
适当增加消费贷款支持力度能否激活消费需求?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表示,消费贷款能起到很好作用,前提是居民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当前,不少地方以发放消费券等形式缓解消费不足。她建议,消费券要考虑小额、短有效期,使用灵活。发放的方式,可以考虑跟现有的数字平台合作,减少发行成本。另外,也可以考虑与数字钱包挂钩,在具体使用当中可以让现金发放和消费券的使用做一定的捆绑,最大程度把现金在一定时间内转化成消费,尽可能提振消费。
作为银行消费金融的重要补充,消费金融公司从设立之初就立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小微、个体户等客群普遍存在工作不稳定、缺少有效抵押物、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金融知识和意识匮乏等短板,导致传统金融机构在收益成本匹配等方面的金融风险难以把控,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很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金融需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应充分借助大数据风控科技,提升金融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马上消费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普遍下沉服务,在满足小微、个体户等长尾客户消费的同时,还需要依托大数据在贷前、贷中、贷后优化风控模型。“在传统风控模式基础上,兴业消费金融依托‘智子天信’智能系统,整合借款人多维度征信数据,实现60秒内全自动审批流程。”兴业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马上消费自主研发了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系统,服务基本实现城乡覆盖。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马上消费已累计服务县域用户和农村用户分别为3468万人、2876万人。乐信在企业获贷过程中,通过自建的“天网智能反欺诈系统”利用各项智能化分析工具,及时发现前端作业中的潜在风险点。下一步,消费金融公司应围绕小微企业、个体户、新市民等群体在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等方面的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具体需求场景中,从而更广泛地拓展服务范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应转变观念理念,完善制度安排、简化业务环节,面向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创新期限灵活、费率适中的产品,打通消费金融服务堵点。消费金融公司运用金融科技在服务个体工商户方面已有积极探索,应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有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扩大对长尾客群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