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需放水养鱼
颇具雄心的央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试点出师不利,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颇具雄心的央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试点出师不利,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些操作层面问题所造成的交易双方颇费周折而意兴阑珊,踌躇不前,应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恐在于,作为贸易顺差国,很难要求他国使用人民币交易。这也正是人民币的困境所在。而无论时机选择和尚存技术障碍,也都使我们很难想象众多中国进出口企业愿意和可以要求境外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结算。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保持稳定,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外界仍然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外商不愿用人民币结算。另一方面,外商持有人民币规模较小,也约束了人民币结算的展开。而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更多的意图是在于消除国内各贸易部门的汇率风险,并将这种风险转嫁给国外的合作对象,则必难引起对方尤其是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外商的青睐。
因此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展开之后,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走向,继续本着互利双赢、因势利导的原则,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及未来进一步的国际化将使得人民币的供求关系日趋复杂,也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增加了难度。
7月6日,中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这应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地位的变化将有助于国内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也对继续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稳定及改善外贸条件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中国政府相机抉择、顺势而为客观上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通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态势分析可以看到,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但一般而言,由于人民币是不可完全自由兑换以及在海外不能生息,国外客户尤其是欧美客户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仍比较低。外国客户若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必须要把人民币投回中国才能实现增值,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国客商对客户的选择。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出口企业大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在与外商议价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这就意味着国内企业不太可能去说服外商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毫无疑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推出,境内外企业均可不同程度受益。对境内企业而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意味着企业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贸易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对境外企业来说,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可以分享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而相对于其他币种而言,人民币的币值较稳定,境外企业选择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汇率风险。
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资本管理方面,人民币仅在经常项下实现了全面可兑换,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完全放开的问题,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是有限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由此推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出,对中国银行业真的是一个巨大挑战。
央行方面在稳步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管理体制,逐步启动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驾驭能力。另外,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有可能会带来新的升值压力。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境内进口企业在短期内仍将选择非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央行的外汇储备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减少。而境外的出口企业在将来会越来越多地乐意接受人民币进行的支付,可能导致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二者合力,将有可能加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就需要央行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方面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商业银行方面能否顺利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不仅与企业的意愿有关,而且也取决于境内代理行能否拓展境外参加行的覆盖面。鉴于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贸易结算的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中国的商业银行要在境外拓展代理行需要与当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反复沟通和协商,这对于在国际结算业务没有海外优势的一些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在与境外代理行建立授信关系以后,商业银行将承担起更多的关联责任和信用违约风险。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退以及各国金融机构趋于杠杆化操作之际,需要与境外参加行建立授信关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控制境外代理行的信用风险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并且,除了控制信用风险以外,商业银行必须要面对的另一个风险是业务开展初期的操作风险,银行工作人员对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操作必须符合央行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
而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挑战在于,人民币跨境流通逐步扩容以后,给国际游资的进入创造了可乘之机,如何保障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稳定有序、确保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都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此外,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后,不会涉及到收取外汇的问题,也意味着出口核销的操作需要调整,同时需要调整的还有出口退税政策。上述政策的调整是对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同时对国家相关管理机构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看到最近央行与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举行特别会商,试图找到消除瓶颈的办法。如果说迄今为止的区域限定、企业限定、银行限定、总量限定等四个规定事实上限制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注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量暂时不会大,则刚刚提出的一些优惠和配套措施与政策,以及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的设想,或许有利于增加各方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兴趣,但要真正广泛实现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可能仍属不易。
对此我们恐怕未必可抱太大希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兴旺注定是个渐进的过程,而其中的问题则需要监管部门未雨绸缪,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