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扩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形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稳外需”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统计显示,今年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下降22%;进口5196.2亿美元,下降23.6%。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向国务院上报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请示。有关部门将适时提请国务院扩大境内试点地域范围。”8月24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有关人士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李波透露,人民币结算试点实施一个多月以来,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业务总量并不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管理部门、企业、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二是因为试点企业地域相对有限,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试点规模;三是一些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正在商谈合作备忘录和系统联网等事项。在退税方面,税务总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退(免)税方面的具体办法。已与我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也希望尽快开展本币结算试点工作。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形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稳外需”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统计显示,今年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下降22%;进口5196.2亿美元,下降23.6%。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徐加爱透露,外贸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十分突出。根据商务部对近2000家重点联系企业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企业平均出口利润率仅为1.5%,同比下降6.2%。徐加爱分析,从地方和企业反映情况看,外需萎缩是主要原因,但美元等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大大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汇率风险。一些外贸企业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结算币种,出现大量的汇兑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利益。
徐加爱表示,当前,“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是我国对外贸易工作重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切实解决了当前外贸企业的关切,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工作,对确保今年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有积极作用。
徐加爱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主要是积累人民币的国际结算经验,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探索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试点以来,各地积极性非常高,商务部已经接到很多地方的申请。商务部将密切关注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广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调整完善有关监管措施,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过程,争取逐步将人民币结算推广到其他符合条件的地区和企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贸易与金融的“双赢”。
就网友问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有没有出口收汇核销单,如何申报办理出口退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税务部门如何审核等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需要进行外汇核销,在申请退税时也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可以单独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也可以和其他外汇结算业务一并申报,如果是一并申报的需要在申请表中进行专门的标注,标注是人民币结算的,以便于税务机关及时审核,办理退税。这相对于外汇结算是简化了程序,对出口企业而言是有利的。
就中小企业不能跻身试点企业的问题,李波透露,在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有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提请国务院扩大试点范围。一是扩大境内试点区域,除了广东和上海以外还有其他省市也提出了需求;二是扩大境外试点区域。此外还要扩大企业试点的范围,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将来也可以作为试点企业的一部分。
试点省市
积极推进逐步完善强化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金琦日前在上海宣布,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信息,上海电气集团、上海丝绸集团两笔出口贸易预付款,已由央行大额支付系统,从香港分别汇入这两家公司指定的境内结算银行———中行上海分行、交行上海分行的账户内。至此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在上海完成了首笔交易,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上海首批结算金额逾千万元。申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上海100家。上海正在加快进程拟定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
据了解,参与首批结算试点的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宇进出口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分别与香港、印尼的贸易伙伴签订了首次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贸易合同。
以往,国内企业进出口只能以美元或第三方货币结算,但是,随着汇率的波动,企业的实际营收也出现了巨大波动。有的企业出现过这种现象:一单100万美元的合同签约时还有预期盈利,但到合同执行完成,因为汇率的变化,100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大幅缩水,很可能出现巨大的亏损,这对企业是很不利的。
成为中行首单的上海电气集团每年的进出口业务庞大,徐建国董事长介绍说,公司的进口业务收汇每年翻番,2008年达15亿美元,现有700亿元的合同在执行,如果不用人民币结算,就有“出口越多,风险越大”的可能。
现在推出人民币结算,中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协商最终是用外汇结算还是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因为合同计价和企业运营的主要货币相一致,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能够切实了解交易的成本和收入,从而提高贸易决策的有效性,以防范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出口企业可以因此锁定收入,进口企业可以因此锁定支出。
记者也注意到,上海自正式开展此项业务以来,由于境外客户对人民币认可程度不够,操作流程不畅,制约了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展。诸多企业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持“观望”态度。
上海化工供销有限公司一位业务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谈成人民币订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客户不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客户认为用惯了美元结算,改用人民币很麻烦。
试点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财务人员则表示,公司目前的出口项目暂时还没有人民币结算的案例。“如果要执行人民币结算,需要产品相对强势,或者对采购方提供一定数额的融资。”他认为,“在人民币结算推广的前期,一定要让对方觉得是‘有利可图’的。”
尽管遇到种种尴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仍在上海积极推进。目前,交行部分海外分行已在境内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汇丰香港等8家境外代理行也与该行签署了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并开立了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中行上海市分行也与11家海外代理行签署协议,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并为17家中行海外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
在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银行不仅有中行、交行两家,目前上海约有11家中资银行正为试点做准备。工商银行在港澳、东盟等地区的多家海外代理行以及海外分支机构,都已预约开立了人民币清算账户。建设银行在上海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美国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等多家境外银行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展开正式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为各境外参加银行提供包括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央行副行长苏宁在沪表示,先让目前试点企业做起来,并观察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不足,然后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在此基础再逐步扩大。
最近,上海市商务委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联合举办了一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专题培训。据了解,为提高企业以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上海市正在研究在通关、退税等方面的操作细则,以便政府参与的环节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企业反映
外商认可程度还需慢慢培养
“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只做成了两单生意,而且每笔金额都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某试点企业的老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有些无奈。
“人民币国际结算,国内企业应是直接的受益者。”前述老总表示。一方面,使用人民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有利于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运营成果清晰化。当我国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地固定下来,这有利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此外,还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并节省了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有利于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对于国外的贸易伙伴而言,因为要承担更大的汇率风险,甚至花费更多的成本,这都令其缺乏兴趣。
“做贸易,如同婚姻一般,只有双方都愿意,才能联姻,双方对商品的价格都认可,生意才能做成。某种程度上我们还要看对方的意愿”。这位上海老总直言不讳。
“目前,我们没有考虑做第二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家参与首批试点的广东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解释说,“假设使用人民币计价。从下订单到汇款这么一个生产周期下来,人民币可能又涨了,这时对方用人民币支付货款,就要比签合同时多付钱了。”“所以国外买家一听到我们想用人民币计价,就很不乐意。”
东莞另一家试点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也暂不考虑再次用人民币支付货款。
由此看来,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有赖于贸易伙伴的接受程度。
有企业反映,目前推行人民币结算的条件还不成熟,外商对使用人民币结算要有一个转变过程。国外的客商手头主要是美元,并没有足够的人民币。若要以人民币结算,必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期间存在汇率风险。
目前,尽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旅游收入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有一定的货币量,但这与跨境货物贸易相比,可比性不高。
“相对而言还是美元好使。”上海老总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