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老年人电信诈骗案例发生
我国老年人口激增、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到2050年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口预计达4.87亿。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一些不法分子盯住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利用金融、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频频实施电信诈骗活动,对一些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预防电信诈骗,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外,特别需要老年人擦亮眼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提高防范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一、受骗上当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高科技诈骗,特别是电信诈骗越发频繁,老年人成电信诈骗的目标人群。有数据表明电信诈骗受害者八成是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对电信科技、实事热点、银行、公职机关等了解相对较少,辨别真假能力低下,且容易轻信他人,使中老年人成为了高科技诈骗的目标人群。老人不顾银行多次劝说,执意汇款,导致钱财损失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中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一)认知退化。骗子利用老年人记忆分析能力下降的弱点,运用一些新奇概念巧作说辞,环环相扣,不给考虑的时间,致使老年人一步步落入圈套。
(二)信息落后。一些老年人生活圈子较窄,对新知识包括一些新骗术了解不够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容易上当受骗。
(三)安全感低。老年人由于收入较低及体力衰弱,对钱财的依赖和不安全感日益突出,容易轻信骗子。
(四)碍于情面。一些骗子用甜言蜜语的赞美或舌尖嘴利的激将等方法,致使老年人容易瞒着子女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二、电信诈骗的主要特征
(一)冒用机关、银行、通讯运营商等单位名义打电话或发短信,诈称赠送、返款、银行扣费或透支等与金钱利益有关的事件;
(二)大多数诈骗来电或短信号码都是陌生手机号码,或显示网络电话号码,并非机关、银行、通讯运营商等被涉及单位的真正电话或客服号码;
(三)不法分子通过改号软件修改来电号码,冒用银行、电信等客服号码;
(四)不法分子能够准确说出电话接收者的姓名、地址、保险、车牌号等个人信息,以此取得信任。
三、预防诈骗的办法措施
秘笈一:要有反诈骗意识,切忌贪小便宜。
中老年人防电信诈骗,要加强心态防范,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样的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遇到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及时挂掉电话,不要回复手机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设置圈套的机会。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不要看到中奖通知就“宁信其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要冷静。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秘笈二: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犯罪分子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信息后,再利用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做文章,让被害人不得不信,从而落入犯罪分子布好的圈套。因此,大家必须要养成保密的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卡号、存款密码,以及家庭信息等告知他人。
秘笈三:遇到疑惑,多与亲人商议。
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亲戚、朋友商议,并及时拨打公安机关、金融等部门的常用客服电话进行多方核实查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应通过电话直接联系核实清楚,勿轻易向他人在网络上提供的账号,特别是非亲友名下账号内汇款。
秘笈四:子女要常回家看看。
虽然子女大多外出上学或者工作,也要经常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父母,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外地工作或不能经常看望父母的子女,要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告诉老人自己的近况,将自己了解的一些防范常识和典型案例向老人讲解,防止受骗。年轻人接到短信或电话诈骗的现象时常发生,也会听到类似的案例。请不要一笑了之随手删掉或忘记,把这样的短信和诈骗电话当作骗子对你的防范提醒,立即将骗子的伎俩转告父母,严防亲人被骗。
如果遇到电信诈骗,紧急处置方法有:一是及时报警,拨打“110”电话或向附近驻地派出所报案。二是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如:转款凭证、对方账号等证据。
内容来源:陇南宕昌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