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重新配避免空折腾
推动医疗资源重新配置,要避免光说不动放空炮,避免借机牟利瞎折腾。
毕诗成
卫生部26日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规划,重新合理配置、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为居民服务。
这事儿很重要,要是能办好了,也算功德无量。长期以来,以“全国人民上协和”为典型,中国医疗资源在市场之手的诱导下,呈现严重的“倒金字塔”形态。按卫生部的数据,全国80%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卫生部原部长高强也承认,这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医疗资源重新洗牌、重新配置,一直被舆论所高调诉求。如今卫生部表态了,但舆论似乎并不看好,有人说这是“完全没用的一纸空文”,也有人忧虑“又是一番空折腾”。个中原因,一是卫生部出台的还只是一个 “指导原则”,强调了些基本价值理念,尚没有具体操作思路;二是现有利益格局已然形成,如无刮骨疗伤的决心,很难期待会有根本性的改观。而“指导原则”中“医疗资源利用率低的医疗机构要适当缩小规模,或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重组和调整;医疗机构要扩大规模……”等表述,更让人忧虑,会不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打着合理配置制造更不合理的实际后果?
推动医疗资源重新配置,要避免光说不动放空炮,避免借机牟利瞎折腾,要害在于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摆正位置,能够深刻检讨“高水平、低覆盖”的发展路径,深刻检讨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定势的思维局限。正是这两者,造成了一方面我们能大量采用世界最先进医疗技术,另一方面基层地区尚没有扭转缺医少药的局面。而卫生规划要调整格局,对医务人员做出调整和分流,必然要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必须考虑以缩小收入差别等现实利益杠杆进行引导。
其次需要反思医疗不公的制度性成因,对形成今天扭曲状态的每一个规定追根溯源。正是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才是诱发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源头。比如反思各种人群在享受医疗服务中的占有比例问题,回应此前舆论“党政干部等特殊群体占据过大比重”的质疑;比如理顺混乱机制,制止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等普遍存在的逐利弊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并非只是管理者盯着医院“折腾”,它的存在前提是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合理。
此外,应释放医疗机构的活力,开拓共建、联合等纵向合作。这似乎是当前格局下,发挥医疗卫生系统整体效益、共享医疗资源的现实之举。公共性强调不足,过分趋利阻塞了资源流通的通道,最后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利益独立体”。这需要管理者在尊重医院自主性、鼓励有序竞争的同时,以“政府之手”做出取向公益的调控。
重新配置医疗机构,对于全面推进新医改意义重大,如果只是应付性的小调整,注定起不到理想中的大作用。要确保这种努力在方向上不偏差、推进上不懈怠、操作上不变性,就需要秉持一些基本的“重配原则”——— 坚持改革公开的原则,各级管理部门应该有明确的规划时间表,接受公众监督;坚持平等讨论的原则,尊重各利益主体的诉求,避免暗箱操作,以“重配”名义加重配置不公;坚持科学评估原则,形成专家指导与资源平衡监督机制,避免领导同志搞“拍脑门”决策……唯有改革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态势,才能避免沦为空折腾、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