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火拼发行 竞争步入品牌时代
“同样是发新基金,易方达在渠道中就如鱼得水,但我们就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我感觉,现在不仅是银行认品牌,基民们也非常认可品牌的作用。”
对于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的小胡(化名)而言,今年盛夏深刻感受到了基金业品牌的巨大差距。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3天募集240亿份、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首募168亿份……这些令人眼红耳热的数字,足见今年基金业的繁荣再起。但与此同时,近期市场震荡不休却让不少中小基金公司调低了发行预期,首募目标直降10亿。
“同样是发新基金,易方达在渠道中就如鱼得水,但我们就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小胡说,“我感觉,现在不仅是银行认品牌,基民们也非常认可品牌的作用。”
先选公司再选产品
近年来,伴随基金业的飞速发展,不同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资产管理规模上,更体现在品牌的影响力上。基金公司的品牌,既有知名度、美誉度,加上随之而来的基民对公司实力的信任,其直接效益就体现在了基民的认购数量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基金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建设将成为基金公司们未来着力打造的重要战略。这对大型基金公司或许是个契机,但对于众多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却意味着“一步登天”的梦想成为泡影。
招商银行某客户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多数前来咨询的基民会关注大型基金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最高,而且比较容易取得基民的信任。“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基金产品也越来越多,事实上很多基民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就是选择自己耳熟能详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购买。”该客户经理说,“选公司,然后再选产品,正渐渐成为基民投资的一种主流方式。”
这一点,小胡的感触尤其深。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了新基金的发行,公司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几乎都扑在了渠道销售上,但收效甚微。“有些基民甚至都没听过我们公司的名字,甚至有些银行对我们公司也不大了解,要想做好销售,我们往往要比那些大型公司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小胡感叹道。
事实上,在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营销渠道上,目前正呈现“品牌为王”的特征。除了那些银行系基金的天然优势外,其他基金公司在渠道中的竞争往往是品牌影响力的竞争,尤其在大型基金公司和中小基金公司碰撞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品牌建设各有高招
在一段快速扩张期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这种建设不仅仅出现在渠道竞争中,也同样展现在公司投研团队建设、公司文化体系以及公司形象的塑造上。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正在巨额投入下,逐渐塑造出自己鲜明的品牌个性。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公司打造品牌的手段各有不同。如某基金公司通过强力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并刻意制造该基金经理能力等同于基金公司能力的印象,成功获得了基民的支持,这种做法得到了业内许多基金公司的竞相效仿,优点是见效快,但缺点是容易受到人事变动的冲击;有些基金公司则另辟蹊径,不强调个人业绩的影响,而注重培养公司整体的品牌效应,包括制度化管理和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向基民灌输该公司的投资理念和公司整体形象。从效果来看,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后谁能胜出,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强调业绩对品牌建设的影响。他认为,基金行业的品牌是比较特殊的,它和业绩分不开,形成品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业绩作为支撑,这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如果失去业绩支撑,单纯的品牌难以成为持续的竞争力。(李良)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