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企整体好转
粤港资企业整体有所好转,订单开始稳定
“粤港资企业整体有所好转,订单开始稳定。”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郑伟源判断。
7个月来,郑伟源一直辗转于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五个省区,了解港资企业的生存状况。
8月25日,郑伟源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份开始,在粤港资企业整体有所好转,订单开始稳定。但大多以短单为主,数量较小,毛利率也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港商投资内地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的比重正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港商投资重点。
在粤港企出口好转
“整体而言,港企5月份以前还比较困难,从6月份才开始比较稳定,订单回来了,开工也基本不成问题了。”郑伟源说。
其中,本报记者了解到,服装、鞋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复苏较快。对此,郑伟源给出的解释是:这些产品为日常必需用品,价格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百思特成衣制造厂就是其中一例,公司为香港富邦国际集团下属公司,位于东莞虎门镇北栅工业区。公司外贸经理李跃福表示,百思特订单从6月份开始明显好转,虽然不可与公司繁盛时期的景象同日而语。
为应付即将到来的生产高峰,百思特最近在紧急招兵买马。计划把流水线上的工人从400扩充至500人。
百思特负责人事招聘的韦跃立表示,公司现在对熟练车工非常渴求。记者8月19日上午在百思特招聘现场看到,约二三十名应聘者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初试、复试的所有程序,当天下午两点即可拿行李到公司报到。
“如果流程不简单,就招不到人了。”韦跃立说。
不过,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快速恢复。
“有些企业复苏得早一些,可能3、4月订单就已经回升;但也有些企业现在仍比较困难,如玩具、电子产品等行业,订单并没有出现好转,企业用工依旧不足。”郑伟源表示不同的行业,表现不一样。
而令人依旧忧心的是,“单虽然回来了,但很多是短单,数量比较少,毛利也降低了,以前一个玩具可能10块钱,现在可能被压价至8块。”郑伟源表示,“只能说趋于稳定,不能说根本好转,只有等欧美经济的复苏才有可能真正复苏。”
对于开拓内销与新兴市场,郑伟源称并不能即时见效。“知识产权的保护,转内销的程序,税务方面的问题等都是横在转内销前面的挡路石。”郑伟源表示。
转投服务业
内地的港资,开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珠三角下一步发展思路为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而香港9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服务业,香港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优化现有服务业,二者可以互补发展。”郑伟源称。
广东省外经贸厅最新公布的数据也契合了这一预测。今年前7个月,广东实际吸收港资在服务业的投资达31.99亿美元,占同期香港对广东实际投资的46%,占广东省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的71%;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6%,远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增幅。
郑伟源分析,由于现有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实际上比较困难,我们看到的第三产业投资的增加主要是新进入投资的增长。
“外商投资向第三产业转移是一种趋势,第二产业产业升级转型有较大困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形成的新产能还可能不能完全消化。而第三产业在国内最具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很大。”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
本报从驻粤办获悉,截至2008年底,广东省经批准的港资企业累计达104401家(占全省总数72.2%),港资企业在广东省的第二及第三产业比例分别为66.1%及31.7%。
郑伟源介绍,港资企业在广东省第三产业的投资比较多元化:有约4000家从事批发及零售业、约3000家从事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及约2700家从事房地产业务。其它主要的服务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器服务和软件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