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应当说明的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非中国政府单方面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有为之举。确切地讲,这只是目前国际经济背景下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结果。
2009年7月6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正式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这标志着世界在进一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同时也表明中国需要构筑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客观成果:
向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具体来讲,跨境人民币结算,就是将人民币直接用于国际交易,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本国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并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
首先 应当说明的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非中国政府单方面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有为之举。确切地讲,这只是目前国际经济背景下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结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以相对稳定的币值赢得普遍赞誉,并逐步成为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硬通货”。有关调查显示,中蒙边贸的全部、中越边贸的90%使用人民币结算。去年,中国已与越南、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和老挝等周边8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结算协议。巴基斯坦、尼泊尔、越南、俄罗斯和蒙古等多个国家通过立法,允许在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此外,人民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市场认可,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美元霸权的体制缺陷与危害。与此同时,在抗御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人民币的超强扩张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民币应当走出国门,担当起区域性、国际性货币的职能。2008年12月,菲律宾央行开始将人民币增加为储备货币。随后,马来西亚、韩国和柬埔寨等国央行陆续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
以此为契机,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1日、3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7月6日,交通银行为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首笔人民币跨境汇款结算服务。同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顺利收到中银香港汇来的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自此,人民币结算正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年底以来,马来西亚等国为缓解国内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相继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奠定了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已有中国香港地区以及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和货币当局与我国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
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中国政府的相机抉择、顺势而为客观上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是,我们还应冷静地看到以下几点:
其一,由于作用范围和数量有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尚难对美元霸权产生较大影响;
其二,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须以我国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前提。要使人民币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充分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储藏手段三大国际货币功能,必须首先解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以及人民币头寸的保值与增值问题。应该强调的是,中国也只有在条件完全成熟、风险真正可控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市场化;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替代美元,谋求人民币霸权。单极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结构日趋多元化的矛盾,决定了任何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都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理想走向,应当是建立以“超主权”货币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意义:
减少对美元依赖,降低道德风险
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只批准400家企业参加,结算规模较小,因此,现阶段人民币结算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从表面上看,人民币结算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拓展新的业务、有利于减轻国内流动性不断膨胀的压力等。但从深层来看,人民币结算主要意义更在于减少对美元依赖,有效抵御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霸权国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拥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霸权国货币自然享有某种特权,并具有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贮藏手段等功能。其他国家往往只能依赖霸权国货币作为其主要的储备资产,并期望能保值增值。然而,这种依赖与期望却无法避免霸权国货币所带来的危险,如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的“美元陷阱”。
以一国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极易导致货币滥发现象,此乃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暴露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国债国际储备资产的特殊地位,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办法来摆脱自身的债务负担。为应对危机,有效刺激经济发展,美国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金,其结果必然是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由此直接导致其他国家所持美元资产的大量损失。
现在的情况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经济体,一方面要大量出口廉价商品以换取美元资产,另一方面还要为美国提供廉价资金,同时承担风险。甚至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认为,中国是这种不平等体制的最重要受害者。美国政府的失职造成了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美元霸权又使美国得以成功地向外输出危机和转嫁危机。
面对美元独大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利己性、缺乏约束机制、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内在缺陷,许多国家纷纷表示,必须改变现有6.5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储备体系(据IMF统计,目前全球近70%的国际储备货币都是美元),努力构建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全面参与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有效减少世界经济对美元的依赖。
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之初为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而极力追求出口创汇的政策目标,已被努力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所取代。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的美元依赖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美元负担。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其中所持76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截至2009年4月末),迫使我们不得不努力寻求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内的新途径,以尽量减少美元资产所带来的贬值风险。
新的挑战:
呼唤更加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及进一步的国际化将使得人民币的供求关系日趋复杂,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上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加。为此,需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保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这种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我们应当考虑,在获得一定铸币收益的同时,还需向国际社会承担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根据外汇储备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直接结算会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下调,进而将直接影响到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储备占款的规模。为此,货币政策需作相应的调整。
第三,要特别警惕人民币突发大规模流出和回流对国内货币政策效力以及汇率、物价和就业等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一般来讲,在跨境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后,如果中国对贸易伙伴出现大量贸易逆差,且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范围逐步扩大,人民币就会加快流出。此外,如果中国金融机构增加对海外的人民币贷款,人民币流出量也会相应增加。就人民币回流而言,目前还存在诸多障碍,除应鼓励贸易伙伴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外,还需创造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证券。
总之,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顺利实施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以更广阔视野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走向,继续本着互利双赢、因势利导的原则,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