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资金融通 多元化格局初现
“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和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额已超过5万亿美元,资金的融通在稳步推进,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在近日的“CF40·孙冶方悦读会“上表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资金融通无疑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序向好发展的关键,而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格局正在形成。此外,《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发现,银行间常态化合作,以及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金融交流、投融资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
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逐渐成熟 作为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的一项,“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在近年来为国际金融同业搭建起“一带一路”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目前,这一合作机制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无论是成员数量还是合作项目都有了明显的增加。 据工商银行副行长胡浩介绍:“刚组建这个机制的时候,成员数量只有35个国家和地区、49个金融机构,而现在已经增加至55个国家和地区、89家金融机构。这其中,既有多边机构,也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参加主体越来越丰富。不仅如此,成员间也有不少实质性项目落地,目前合作项目数55个,金额已经达到430亿美元左右。” 今年,围绕“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合作,机制内成员达成了多项务实合作成果。例如,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桑坦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签署了7个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总投资金额88亿美元;同时,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框架,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债务资本市场、风险管控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届高峰论坛形成的六大类283项成果清单中,多项务实合作将在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下展开。例如,工行发行首只“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绿色债券,并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瑞穗银行等BRBR机制相关成员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深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 此外,工行还将在“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下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员机构开展经济政策培训;中国银行则开展“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 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 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参与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与资金融通格局的不断完善不无关系。 据民生证券梳理,从资金来源看,当前,“一带一路”融资模式主要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 第二层是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代表; 第三层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第四层是世界多边金融机构,比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 第五层是以进出口信用保险为代表的辅助机构,主要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就银行业来看,政策性银行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当之无愧的融资“主力军”。以进出口银行为例,截至今年4月份,该行“一带一路”执行中项目超过1800个,贷款余额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蒙内铁路、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的基建项目均由进出口银行提供出口信贷。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资金融通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国银行在境外又一次成功完成发行规模为38亿美元等值的“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发行定价。至此,该行已累计发行5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总规模接近150亿美元。 事实上,自2014年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银行相继跟进60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境外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超过13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资银行之外,近年来,部分外资银行也表现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性。在过去一年中,花旗银行参与了包括印度尼西亚PT Banten项目债券、Naspers公司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3亿元)银团贷款以及中国银行38亿美元等价的多币种债券发行等项目;渣打银行则在2018年参与了近100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此外,外资银行还纷纷和国内银行及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花旗银行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在去年4月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渣打银行则先后与招商银行、国开行、上海浦发银行、中国信保、进出口银行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或战略合作协议。 投融资合作开始启动 总结“一带一路”近6年来的投融资特点,肖钢认为,“投融资合作开始启动”是其中一大特点。而在当前形势下,“一带一路”投融资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来看,光靠我们自身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跟外国的机构和国际的金融组织来共同合作。”肖钢认为,投融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丝路基金、亚投行都可以展开合作。“下一步,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肖钢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则认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缺口巨大,想要帮助这些几乎没有建立起金融体系的国家,只依靠贷款恐怕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建立投资体制,促进其他国家积极投资这些国家,同时相应的投资保护也要跟进。 根据第二届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国家开发银行与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有关机构签署公路、矿产、电力等领域项目贷款协议,与白俄罗斯银行、智利智定银行、斯里兰卡人民银行签署融资合作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瑞士信贷银行合作为尼日利亚MTN电信项目提供银团贷款,与韩国进出口银行、意大利外贸保险公司、法国贸易信用保险公司等合作为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项目提供银团贷款。 中信银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任德金认为,商业银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从满足投融资需求的角度出发,而投资银行是对公业务板块重要而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该行差异化服务功能的体现。据介绍,目前,中信银行以“银团贷款业务”“债券承销业务”“并购业务”“股权投资”四大类产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强调,做好“一带一路”投融资,商业化是导向。在对外开展“一带一路”投融资项目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政策性投融资外,商业机构或企业的投融资要走商业化道路,实现商业可持续。要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股权、贷款、债券、租赁多种等金融工具,提供投行服务、咨询顾问和可行性研究等多种金融服务。只有这样,“一带一路”投融资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