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应继续适度宽松
下一阶段,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建议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避免导致信贷规模大起大落。其次,要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预测资产价格变动趋势,前瞻性地将资产价格变动因素考虑进去。
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比较正常
记者: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元,高速增长的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信贷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信贷风险有所抬头。CPI、PPI同比负增长的同时,资产价格却出现上涨的苗头。金融运行情况复杂,您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形势?
连平:今年上半年,高速增长的信贷投放推动投资较快增长,对促进经济回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来看,这样的新增信贷规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该还是比较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但如果剔除票据融资的因素,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大约为5.6万亿,与同期较快的投资增长基本是匹配的。下半年随着票据融资的减少,信贷增量将有所下降,制造业和出口环境改善行业的贷款将有所增加,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大家比较关注银行的运行情况,包括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首先看盈利能力。上半年流动性相对宽松,银行的存贷款净息差有收窄的趋势,实际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加大,导致收益增速放缓。到了下半年,净息差趋稳,利息收入作为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也会随之保持稳定增速,其盈利水平也将稳步增长。
再来看风险。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双降。按理说,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如果当时企业大面积倒闭,形成银行坏账,到今年二季度就能在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上反映出来。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的资产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况,可以说银行已经初步经受住了考验。下半年,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银行的经营环境会更好,风险可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短期内银行不会遇到严重的信贷风险,但是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与贷款周期相对应,贷款风险也将呈现长期性和隐蔽性特点,因此还是应当密切关注银行信贷风险状况。
说到物价。受经济周期下行和翘尾因素的影响,CPI、PPI同比出现下降,但是环比已经出现回升态势,但通缩的压力依然存在,因此在物价适度回升过程中,我们不必过于担心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记者: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哪些挑战?
连平:我认为主要会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投资和消费失衡的矛盾。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增长,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而下半年出口仍然难以全面回暖,如何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需要关注的。
其次是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对经济复苏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资产价格连续上涨,最近又大幅下挫,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会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复苏产生怀疑,不利于稳定预期。
三是通胀预期上升。虽然还不会形成通货膨胀,但是随着信贷大量投放,加之国际市场上流动性依然宽松,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人们会形成通胀预期。
四是国际市场上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好转,但还会出现一定反复,出口环境短期内仍然难以根本改善。
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
记者:您预测,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如何?下一阶段,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货币政策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连平:下半年经济回升已成定局,但考虑到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民间投资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观察,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此时政策不宜迅速大幅收紧,“保增长”仍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但受流动性可能推动资产价格过度上扬的影响,未来通胀压力可能增加,货币政策又存在收紧的要求。因此,货币政策总体上还是会保持适度宽松,但在操作上会做一些局部、灵活的微调。特别是将重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适度加大资金回笼的力度,在保证总体流动性充足的同时,引导银行合理进行信贷投放。
下一阶段,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建议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避免导致信贷规模大起大落。其次,要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预测资产价格变动趋势,前瞻性地将资产价格变动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高度市场化,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建议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保持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稳定,并且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方式进行微调。(记者 欧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