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世界粮食安全仍“任重而道远”
分析人士指出,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粮食危机中,海地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的复苏对于该国解决粮食紧缺、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整体来看,实现世界粮食安全仍“任重而道远”。
联合国粮农组织20日在罗马总部发表新闻公报称,海地的农业生产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已经开始复苏,目前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都出现大幅提高。分析人士指出,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粮食危机中,海地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的复苏对于该国解决粮食紧缺、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整体来看,实现世界粮食安全仍“任重而道远”。
粮农组织的公报称,在海地去年陷入粮食危机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就宣布提供价值约1000万美元的优质农作物种子,并由粮农组织负责牵头实施这项援助计划。至今已有约25万海地农民受益于该计划,种植了大豆、玉米、高粱、稻米和木薯等作物,其中仅大豆的产量价值就已高达500万美元。粮农组织驻海地代表易卜拉欣表示,这项援助计划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海地的粮食产量出现了大幅提高。他强调,海地农业生产的复苏对于该国解决粮食紧缺、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地作为加勒比地区的欠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粮食都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大米占国内大米总消费量的80%以上。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粮食危机则使海地粮价一路飙升,不少国民因此陷入饥饿之中。2008年4月,由粮食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总理下台。9月,因连续遭受暴风袭击,海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更严重破坏,不仅六成粮食作物被毁,而且灌溉系统几乎全面瘫痪。为了维持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粮农组织不得不启动紧急预案为海地提供援助。
实际上,海地只是这场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个缩影,其农业生产的复苏并不意味着世界粮食危机已经得到缓解。目前,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下滑导致一度高企的国际市场粮价有所下跌,但仍然高于1997--2006年间的平均价格水平。根据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世界饥饿人口将创下10.2亿的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全世界仍有32个国家陷入持续性的粮食危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饥饿人口几乎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以援助为杠杆,向穷国推销“自由市场”的粮食政策,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从而失去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分配体系、不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已成为粮食危机最本质的原因。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警告说,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严峻。
粮食危机已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各国能就快速、彻底地消除饥饿达成广泛共识,并采取必要行动。诚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希兰日前在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农业和粮食援助时所说的,“一个饥饿的世界,是危险的世界。”分析人士指出,解决粮食危机需要发达国家承诺提供农业和粮食安全援助,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推动粮食贸易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推动全球粮食新秩序的产生,而这些对所有国家来说都将是任重而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