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宸:要给参与混改的民企更多话语权
张懿宸,全国政协委员,CCG资深副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那么,究竟该如何通过改革提质增效?又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对此,第一财经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张懿宸认为可以给参与混改的民企更多话语权,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率。此外,还可以整合分散的To B产业,一旦这方面的规模效应显现,整个经济的效率就会得到提升。
第一财经: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承诺,您怎么看?
张懿宸:经济发展到今天,要更上一个层次,从高速度发展变成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微观主体的活力。减税降费对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只有把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我们才能真正爬坡过槛。
第一财经:您所在的PE/VC行业(PE指私募股权投资,VC指风险投资)的税收现状是怎样的?对PE/VC行业的税收政策有什么建议?
张懿宸:PE/VC行业在我们国家是比较新兴的行业。合伙人制企业的税收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统一标准,都是各地在给出自己的解读,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我认为,确实应该出台一套比较统一的政策。
现在国家税务总局经常是把税收政策当作优惠政策来使用,比如要鼓励创新,就会给VC一些优惠。但在多情况下VC和PE之间其实是很难区分的,而且在中国大多数的PE投资也都是成长期的投资,这些PE和VC的性质是一样的,应该把现在对VC的一些优惠政策普惠到PE上来。
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的基数已经很大了,这时候就不能过多注重增量,而应该在存量上做文章。PE的很多功能也会在优化存量上体现出来。
第一财经:今年您还提交了有关国企改革方面的提案,您关注的是国企改革的哪些方面?
张懿宸:比较受鼓舞的是,近两年除了谈国企的改革,还谈了国资系统的改革,包括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包括混改、职业经理人制度等都是非常好的政策。
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民企资金量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参与到国企混改,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话语权。如果想在国企引进市场化机制,应该给参与的民企更多话语权。
我建议,民企参与混改时把PE的机制引入进来,也就是请民企或PE基金受托管理国有资产,并根据管理业绩给予正向和负向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各参与者和国有资产的利益是一致的。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要手段是合法的、市场化的,都应该鼓励尝试一下。
第一财经:从投资的角度,如何看待我们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张懿宸:总体来说目前不会是一个经济特别快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未来1~2年,我觉得,在转型的过程中,把增速放缓一些,把历史上的积弊改掉,才是最恰当的选择。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而且中国人本身很勤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很强烈,长期来说增长是不成问题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过去若干年我们基本上聚焦在服务业,近一两年我们更加注重防守性的行业,比如说医疗、医药、教育等。
同时,互联网对中国整体的经济尤其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方面的商业模式我们是领先世界的。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怎么把To C的先进模式进一步延伸到To B领域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
To B的服务业在国外是有非常大的公司在做的,比如几百几千栋楼的设施管理领域等。而目前To B的服务业在中国是非常分散的,但一旦这方面的规模效应显现,整个经济的效率就会提升。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利用产业互联网。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很多行业起点较低,一些公司连基本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者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都没有。但我们可以跳跃式发展,比如可能一步跳到“云”上,成本降得比美国、欧洲这些同行还快,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把C端连接起来了。我们可以把C端数据利用起来,帮助从事To B业务的公司更好地了解市场。
第一财经:科创板开板在即,如何看待科创板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角色和定位?
张懿宸:不管做什么板块,我认为要落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间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原则。股市是资本配置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尤其是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而不是前置的审批,这需要进一步落实,要把市场机制理顺。
文章选自一财网,201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