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未进入减持通道
美债问题,是全世界的大事,一有风吹草动少不了万众瞩目。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持有国,中国的举手投足,更是牵动市场的每一根敏感神经。
美债问题,是全世界的大事,一有风吹草动少不了万众瞩目。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持有国,中国的举手投足,更是牵动市场的每一根敏感神经。
最新的美国财政部TIC报告又一次在国际市场掀起波澜。作为美债的“头号买家”,中国在6月份进行了大幅度减持,减持量高达251亿美元,这是一年多来首次如此大规模的操作。
中国怎么了?美债市场又怎么了?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试图在数字背后找到点什么。人们仿佛越来越习惯将问题复杂化,似乎理由太简单就一定没有说服力,而如此“敏感”的问题,如果不“上纲上线”就一定太肤浅。
今年4月份,中国只是略微减持了44亿美债,就被人们预测将全面进入“减持通道”,但是5月份的大手笔增持,却令这种无厘头的推测有些站不住脚。此番大规模减持,无疑让此前的种种疑问和判断又卷土重来。
美债的操作自然与其他交易行为不同,但对于巨额财富的保值增值而言,这说到底该是个市场问题。此种单纯、简单的定位即便并不全面,也是眼下最妥帖的。事实上,没有任何迹象可以支撑中国在美债问题上已经进入“减持通道”。
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中国此前曾大规模买进短期美债,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投资结构却亟待调整,因为长债似乎是更佳的选择。一方面,对美元贬值以及长期通胀上升的忧虑,当下已得到一定缓解。而多重经济数据和市场信号都在支撑人们对美债市场的信心。
数字也可说明问题。如果仔细分析此番减持的组成结构不难发现,中国虽然大规模抛售美国短期国债,但同时也大手笔增持了长期国债。很显然,大多数国家都在买进美国长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手法并不标新立异,只不过是合理的“增长减短”罢了。(马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