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与花呗之间的战火从未消停,二者哪怕单纯的模仿复制,也不愿在竞争中掉队。
自花呗上线额度快充功能后,信用卡产品也悄然上线了快充额度功能,二者的产品设计十分相似,功能也大同小异,均为额度提升工具。无论额度快充还是快充额度,都把信贷提额与理财资产绑定,在这个产品构思中,体现了它们怎样的野心?信用卡被动提额越来越难,银行开始试水主动提额功能。近期,平安银行信用卡上线了快充额度提额功能,用户把相应资金存入平安财富宝,锁定即可1:1提额,如存10000额度就能提升10000。该提额功能最高可提50000额度,同时购买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享有约2%的年化收益。目前,平安信用卡快充额度功能采用受邀制,收到邀请的用户才能使用该功能。在平安信用卡的快充额度上线之前,花呗就上线了额度快充。去年,花呗与余额宝联合打造的额度快充服务大规模向用户开放,但在今年3月份,支付宝突然宣布花呗额度快充服务将进行调整,在调整期间额度快充功能暂时不可使用。在未调整前,用户可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并锁定,花呗额度就会按照余额宝金额1:1的比例提升,提额上限5000元。例如用户向余额宝转入100元,花呗额度就会提升100元。在花呗提额过程中,用户锁定在余额宝里的资金不能再转出或用于消费,但能享受余额宝收益。同时,用户可以对余额宝中未被占用的资金随时解锁,用户余额宝锁定的资金解锁后,提升的花呗额度也会消失。解锁多少余额宝额度,花呗额度就会降多少。平安信用卡的快充额度也是信用卡额度的一部分,刷卡消费时同样享受免息期。与花呗额度快充类似,当信用卡快充额度锁定资金解锁时,信用卡提升的额度就会等比例下降。
快充额度和额度快充表面是主动提额工具,本质上是一种质押担保的提额模式。借款人把名下的理财资产质押给金融机构,然后金融机构帮助借款人提升信贷产品的额度。
根据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产品质押提升平安信用卡额度业务协议,出质人向质权人申请办理以本人名下资产管理产品作为质押担保,用以申请平安信用卡的额度提升,并担保该部分信用卡提升额度产生的全部债务。根据《余额宝锁定及花呗提额服务协议》,提额服务是由花呗的授信机构在被锁定的余额宝份额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估因素对借款人进行授信审批,同时蚂蚁智信将依据额度统一管理的需要确定最终的授信额度。通过质押担保的模式,信用卡、花呗便能为提额资产增信,相当于给放款资金设置了一个更加稳固的安全阀门。一旦提额部分的资产逾期,放款方就能根据协议使用借款人锁定的理财产品优先偿还所提额度对应的债务。
信用卡急于学习花呗的先进经验,效仿捆绑理财产品的主动提额工具,主要出于稳定资产质量和提高资产规模的考量。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838.64 亿元,相比于2019年上升12.92%;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 1.06%。尤其在去年疫情最严重时期,仅有少量银行披露了信用卡相关数据,逾期情况加剧,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扬。以“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为例,招行信用卡贷款逾期率能高达4.13%。资产端承压之后,持卡人多头借贷、共债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一时半会也难以解除,银行为保证资金安全,便会主动采取较为严格的风控降额甚至是封卡等监管措施,更谈不上提额了。事实上,今年以来,还有部分持卡人陆续察觉到银行的风控降额行动,针对高风险持卡人的大面积降额甚至封卡现象比比皆是。有持卡人反映,工行、招行、广发、中信、交通、中行、民生、浦发、平安开启一定程度的风控降额,部分持卡人的额度甚至被清零。信用卡发卡大行普遍在加强风控,尤其是贷前和贷中部分。部分银行优化风控模型,为将违约概率降低而收紧贷前授信审核。同时,对于贷中的环节存在套现、多头借贷等行为的风险用户,银行会坚决降低或冻结额度,减少新的贷款支用。对于提额,银行变得更加审慎,无奈之下,花呗的额度快充不失为一种提额的好办法。
其实,处于客群质量最顶端的信用卡也难抵坏账激增风险,而消费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客群大部分都属于下沉市场中的用户,其信用风险比信用卡客群更高,资产质量也因此承压严重。当下的消费金融行业,信用关系薄弱导致的信用风险突出,疫情影响更会增加多头借贷和共债风险。在此情况下,哪怕是互联网金融队列里的王者支付宝,也面临不小的资产风险。于是,以类似“保证金”的方式提额,不仅更全,而且还能扩展花呗的信贷余额。虽然花呗、信用卡的额度快充服务可以理解为主动提额,改变以往由平台主导被动授信的模式,但把信用额度与理财资产套牢在一起,实则是对授信安全的二次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