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消费金融首任总经理离职,旗下产品通过中信信用卡导流年化利率逼近36%“红线”
4月16日,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消费金融”)的总经理周青松已离职,目前尚未有接任人选。周青松现年49岁,于中信消金开业之初就加入该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在加入消费金融行业前曾有多年的银行
4月16日,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消费金融”)的总经理周青松已离职,目前尚未有接任人选。
周青松现年49岁,于中信消金开业之初就加入该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在加入消费金融行业前曾有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包括天津金城银行、中信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现汉口银行)等。
其履历资料显示,周青松于1993年起任武汉市汉正街信用合作社会计;1994年起任武汉市联社青年路营业部会计、石油大厦分理处主任、范湖分理处主任;1998年起任武汉市商业银行自治街支行信贷部经理、航空路支行信贷部经理、航空路支行负责人;2000年起任中信银行武汉分行零售部客户经理、营业部总经理助理;2002年起任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王家墩支行副行长、行长;2005年起任中信银行武汉汉正街支行行长,2008年起任中信银行武汉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分行行长助理;2011年起任中信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助理兼宜昌分行行长;2013年起至2014年12月任中信银行南昌分行副行长;2015年4月起任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
界面新闻记者从接近中信消费金融人士获悉,周青松于2021年1月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经中信消费金融管理层同意后,被免去总经理职务。目前该公司总经理一职的空缺尚未有接班人选。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消费金融是首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开业,原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在开业十个月后就进行了第一轮增资,注册资本增至7亿元,增资后其股东构成和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1%,中信信托持股比例34.9%,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自2020年底以来,多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被中信消费金融无故扣款,其中一些用户反馈,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贷款记录上了征信。这些贷款金额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最低的一笔贷款金额只有22元。
“试问谁会申请额度为60元人民币的贷款?”一位投诉人表示,近期,其征信报告上出现一笔贷款来自中信消费金融的贷款,贷款金额为60元,发放日期为2021年1月29日。对于贷款一事,投诉人表示完全不知情,查了征信报告才发现的。
与该用户情况相同,多位投诉人都是在查看征信报告后,才发现了自己在中信消费金融贷款的信息。
对于无故上征信和“被贷款”一事,界面新闻记者从一位投诉人了解到,该人士是在某借款平台上贷款,该笔贷款是由多个资金方放款,其中就包括了中信消费金融,但他在借款时并不知道资金来源。
多起投诉的背后,或与中信消费金融的助贷业务模式有关。
中信消费金融虽已开业一年多,但其自营App1.0版本于2021年4月1日刚刚通过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实名备案,目前尚未正式上线,这也意味着在开业近一年零九个月,中信消费金融仍未有自营的贷款渠道。
“中信消费金融之前的贷款业务大部分是资金批发,与乐信、微博借钱、拍拍贷等渠道合作放贷。”上述接近中信消费金融人士透露,中信消费金融最初有一款“信金贷”信贷产品,其客群是针对中信集团和金蝶软件内部员工,后来还曾上线一款“信期贷”产品,通过中信银行信用卡的app渠道来导流发放贷款。
据该人士介绍,“信期贷”仅针对中信信用卡的部分用户开放,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通过中信信用卡APP“动卡空间”和短信邀请两种方式来获客。
但该产品也因年化利率偏高被用户投诉,界面新闻记者通过两位“信期贷”用户了解到,该款产品年化利率已逼近36%的监管“红线”,其中一位用户的年化利率为34.2%,另一位用户则为35.28%。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平台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消费金融平台的年化率都是遵循风险定价原则,简单理解就是该用户逾期风险越高,年化利率就越高,需要付的利息也就越多。中信消费金融的这款产品,可能是发放给中信信用卡中资质偏差的用户,所以年化利率会偏高。
中信消费金融目前尚未披露2020年的业绩情况,此前中信银行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末,中信消费金融总资产27.51亿元。自2019年6月成立后,2019年6-12月实现营业收入0.41亿元;由于处于开业初期,开办费0.13亿元,同时计提减值损失0.75亿元人民币,导致净利润为-0.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