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车的新风口之下,此前任何坚定的承诺都有可能变成真香现场。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一八年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程维当着众人说的那句“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而随着第一波造车
在造车的新风口之下,此前任何坚定的承诺都有可能变成真香现场。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一八年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程维当着众人说的那句“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而随着第一波造车新势力的洗牌进入尾声,百度、小米都开始进军整车制造后,滴滴也被爆出即将启动造车计划,甚至已经开始从其他主机厂开始挖人。有人说,滴滴造车就是个笑话。也有人说,滴滴必须得造车。总之在笔者看来,若不是这些互联网巨头迫于形势的无奈,自身的苦衷,怕是不会走向造车这个烧钱之路的。虽说目前滴滴官方还未正式对此消息做出回应,但我们还是得了解滴滴造车的其中核心问题,滴滴为什么会造车?笔者看到有这样一种声音很大,“为拉高估值以进行IPO”。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滴滴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此后又有消息传出,滴滴更倾向于选择在纽约进行IPO,估值也从600亿美元变成了至少1000亿美元。当然,IPO也不是滴滴的唯一目的,滴滴更需要新的盈利增长点。如今的滴滴有着更多元的业务拓展,这其中包括滴滴如今的重点业务社区团购“橙心优选”。但社区团购同样是一个重资本的赛道,且汇集了当下资金实力最雄厚的巨头。如美团、拼多多、阿里、京东都视之为重要方向。如果滴滴将出行之外的业务都集中在此方面,显然不是明智之选。百度和小米造车,都有自己的难处,【汽车维基】此前也曾有专篇报道。虽然掌握着中国90%的网约车市场,但滴滴其实也不好过。来看滴滴的主业务出行方面。此前,在与其他各路打车软件的厮杀中,滴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截止至2019年底,7年一共亏了500亿人民币。但也好在终于成为出行方面的巨头,如今的滴滴已经占据了超90%的出行市场。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如提高司机端抽成、提高消费端单价以及拓展专车、顺风车等路线后,滴滴网约车也在去年终于开始盈利。但是,2018年的交通部点名批评滴滴涉嫌垄断以及2020年滴滴被三部委约谈,程维想必比谁都印象深刻,滴滴需要规避风险。正如资本家的眼中对利益的渴求一样,规避风险的方法就是轻资产化,而继续转化轻资产化为资本的,可以作为销售中介,做用户们对汽车需求的媒介,转而参与到造车和卖车,甚至是售后服务,金融服务等等,以此来扩大滴滴的帝国。当然了,滴滴需要面对的还有缓解当前燃油车型网约车市场的高昂成本。从其网约车业务的营收模式来看,在从C端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平台多拿钱,势必就意味着司机收入的减少。而要想解决这一困境,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对乘客加价和降低司机运营成本。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百度有自动驾驶、小米有智能家居生态的优势不同,滴滴造车又有何优势?翻来覆去,笔者认为最值得让滴滴造车的除了用户资源也就再无其他了。滴滴的优势在于其手中握有大量的用户资源,既指打车用户,也指司机用户。而滴滴的运营模式,也和以往传统的运营模式有差异。其他主机厂,需要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形式,将汽车通过直营或传统4S店模式销售出去。而滴滴无需再去寻找用户,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平台,可以是售卖给平台个人用户,可以售卖给挂靠在滴滴下的网约车公司,也可以作为合约车售卖给司机。要知道,滴滴出行平台下有着1000万台的专车,这就是滴滴的基本盘。所以从滴滴的业务模式上来看,入局B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产业闭环。此外,滴滴既作为打车软件,又作为参与造车企业,通过前者的大数据分析,滴滴对用户体验和用车体验更加透彻,继而再把需求反馈到整车上。这样最终的造车模式,既不同于主机厂自产自销,也不同于新势力们的代工,应该属于主机厂们更大的平台客户,属于司机和用户们的销售方和雇佣方。2019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6月,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汽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专门用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此前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D1,也透露了这种合作和销售模式。所以程维有信心说,希望到2025年滴滴定制网约车普及100万台。那么既然有了笔者以上说的优势,滴滴或许也不必费周折,像小米、恒大一样,投入大量资本去冒风险。但是话说回来,滴滴造车其实并不新鲜,就是笔者好奇的是,在新一轮的互联网造车风口之下,下一个将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