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热钱卷土重来 助推国内资产价格泡沫
A股冲高,房地产市场泡沫渐起,时隔两年,热钱再次来袭,不仅助推了国内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泡沫,对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A股冲高,房地产市场泡沫渐起,时隔两年,热钱再次来袭,不仅助推了国内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泡沫,对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全球流动性泛滥成热钱温床
在半年前,金融危机尚不能言见底之时,人们议论的主题仍是“外资若大规模撤出中国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而时至今日,大量短期资本再度袭击香港乃至内地地区,推高股市和楼市,如何应对再次成为焦点。
“我们所说的热钱就是短期资本,也许它在英语中并不含贬义,它的本性就是逐利,哪里是价值高地,哪里是蓝海,它就必然流到哪里。”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
金融危机下,全球信贷紧缩,金融市场流动性干枯,这些短期资本处于蛰伏期,一旦全球的流动性被释放,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必然成为其首先选择的目的地。
由于世界各国央行都展开了一致的放宽货币政策的行动,流动性被释放的时刻已经到来。美联储在去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0至0.25%,并在今年3月“开动印钞机”,宣布将在未来几月内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于8月12日举行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至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强调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异常低的水平。同时,日本、德国、英国的央行也都购入债券、增加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数据表明,很多国家的基础货币供应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
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面的“脱缰”仍将延续,新一轮类似于2007年的流动性泛滥,在时隔两年之后,正在拉开帷幕,这正为热钱袭击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了温床。
流入途径更加隐蔽
热钱流入中国的冲动想拦也拦不住,流入途径也更加隐蔽。广东省社科院黎友焕是《境外资金在我国大陆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其课题组的跟踪,境外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外商投资企业虚假出资、外商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境外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转移资金、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等。
“尽管目前贸易和投资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不能等同于通过这些渠道流入国内的外汇资金就相应减少。”赵庆明说,贸易顺差和相应的外汇流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时时匹配。在短期资本有流入动机的情况下,外汇收支顺差一定会大于贸易收支顺差。
除了上述途径之外,一些隐蔽的途径难以被监管部门察觉。比如通过香港这一资金中转站,进行境外货币互换(相关报道可见本报6月8日《境外货币互换成热钱流入隐秘通道》 ),“虽然我们的外汇管制是有效的,但这种管制也并非完全密不透风。不谈地下钱庄,就是这种互换方式,也足以让管制的效率出现问题。”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政策制定难度被“放大”
人们习惯于拿此次的热钱流入和两年前的情况相提并论。但是,与两年前不同的是,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目前我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水平仍然处于低位,这些客观情况可能会“放大”外汇资金监管的难度。
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外贸环比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至7月已经实现连续5个月反弹,环比增幅也有扩大趋势。但业内专家认为,外需萎缩局面难根本改变,出口彻底回暖尚需时日。
“从目前来看,国家的政策仍是‘保出口’,因为贸易渠道是外汇资金流入流出的重要渠道,所以鼓励出口的政策客观上可能会给一些非法资金进出中国造成便利。”赵庆明说。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FDI,2009年3月,境外企业对境内企业的并购审批权被下放至地方商务局,这也为一部分“热钱”涌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商务部门审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以案头文件审查为主,因此单纯从申请文件的审查上,往往难以断定所投资项目是否真正存在,也无法确保所投资金是否用于企业运营。
“在这种情况下,外汇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资金防火墙的建设。”赵庆明说。也有专家提出了“治本”的方法,即关注资本流入的同时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最大程度减少这些热钱在中国市场上肆意兴风作浪的机会。
在8月5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中,央行再次重申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也称,将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近期采取的货币政策微调,局部抑制了资产价格持续升高的预期,但是,根本的措施应该是调整经济结构,使之更加合理。
“把扩张政策尽快引导到国内作结构调整,为民营资本提供好的平台,使得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解泡沫化的压力。”他说。(记者:张莫 实习生: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