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千百年来一直靠手工生产的藏药,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千百年来一直靠手工生产的藏药,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融入现代高科技,开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名优藏药陆续问世,不但走向全国,而且叩开了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的藏药品种达360多种,实现藏药产值6亿多元。
现状——
藏药开始走向世界
8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娘热路上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来自那曲地区索县嘎木乡的格桑躺在病床上。他的左腿粉碎性骨折,做了植入性手术,住了23天院。“这里语言沟通方便,用酥油制成的涂擦剂效果很好,味道也亲切。”格桑笑着说,放牧过程中难免受伤,还是住藏医院习惯点。
与西医相比,藏医优势颇多。西医在治疗急性和外科疾病方面有优势,但西藏县级医疗机构基本上无法开展手术,藏医可以把脉看病,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检查手段,更符合西藏的实际,也因此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向记者介绍,藏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农牧区基层藏医处方的费用比西医便宜30%以上。
由于文化认同、历史习俗等原因,藏民对藏医药的认可和喜爱程度非常高。一些藏药在西藏供不应求,很多藏民都在颈上系着药囊,包一粒七十味珍珠丸,以备救急,甚至有“一粒药丸换一匹马”的说法。
藏医人数仅占全区医护人员的1/10,但服务人数却占到总量的1/3。“在很多县人民医院,一个藏医科的门诊量相当于其他科室的总和”,自治区卫生厅藏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巴桑介绍。自治区藏医院、山南藏医院等的门诊量均高于同级的其它医院。
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无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一般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
从手工作坊到流水线生产,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融入现代高科技,开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名优藏药陆续问世,不但走向全国,而且叩开了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门。
如今,西藏藏药产业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西藏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截至目前,西藏藏药企业生产的藏药品种达360多种,实现藏药产值6亿多元。
挑战——
人才缺乏、药材匮乏、产业化不足等瓶颈待突破
“我恐怕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厂长了”,在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的博物馆里,厂长贡嘎罗布向记者谈起藏医药面临的挑战。
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隶属自治区藏医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300多名员工中还有55人吃着财政饭,贡嘎罗布一参加会议就尴尬,内地的药企早已脱胎换骨,董事长、总经理叫了若干年,花名册上自己赫然还是“厂长”,不仅是个叫法,贷款、融资、内部管理、人才录用都受影响,改制迫在眉睫。
“自治区要求明年一定完成改制”,贡嘎罗布说,上市融资已经排上了日程,“资本和科技是藏医药腾飞的双翼”。
藏药厂的处境只是藏医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的一个缩影。
占堆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会长。他认为,一方面藏医药赶上了“黄金机遇期”,取得了很大进步,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藏医药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如何保持特色如何主动顺应变化;藏医药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缺乏;藏药材日益匮乏与藏医药产业化如何配套等问题。
贡嘎罗布呼吁,尽快建立健全藏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和修订藏药法定标准。1995版藏药标准已使用了10多年,虽然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早该对其进行修订和按时代发展需要添加品种和药材标准,这是直接影响藏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问题。
有藏医药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藏药执业药师评定标准,以解决西藏没有藏药执业药师的现状。目前由于没有藏药执业药师的评价体系,许多从事藏药工作的中、高级职称获得者都不是执业药师,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藏药产业发展的步伐。贡嘎罗布说,“没有执业资格,连最起码的开个藏药药店都受到制约”。
业内人士同时也提出,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年轻藏医很难扎根基层。全区虽然有200多名民间藏医,但因为诊所处方不能纳入医保报销,也影响其发挥作用。西藏全区的18家藏药厂多数规模不大,力量分散,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如同样一盒二十味珍珠丸,有几个厂家同时生产,价格从60元到120元不等,不仅令消费者无所适从,还导致无序生产、浪费药材资源。
出路——
要走向“现代化”,要讲“现代话”
那么,藏医药的出路在哪里?
“藏医药和中医一样,一定要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身心康国际中医研究院院长陈勇说,“现代化”与“现代话”是必由之路:“现代化”是要让现代科学技术为传统医药服务,开发符合传统医学原理、适宜传统医学使用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产品;“现代话”是把传统医学深奥古拙的理论,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用语,使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中医现在已经可以出具定性定量的诊断报告。”陈勇说,“藏医药要走出高原,可以借鉴中医药的一些成功经验。当然,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原因,这与中医药到海外去推广遇到阻碍是一个道理。现在铁路通了,空间的距离拉近了,但是文化的差异使得藏医药在内地医药市场很难实现跳跃式的增长。这需要进行文化的长期融合,以进一步增进彼此对文化的认同。”
采访中,藏医药业内人士对藏医药发展有着共同的清醒认识,他们认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西藏藏药集团;要抓好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和农牧民发展藏药材种植。通过大力发展藏药材的人工种植,实现藏药材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化;要增强创新开发能力,加速藏医药产业现代化;应充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