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之下,以714高炮为代表的传统自营的套路贷平台逐渐式微,但以免押低息诱导借款人贷款,然后以撮合中介的身份收取高额“前置费用”的新型套路贷平台悄然崛起。
714高炮、非法网贷纷纷倒台后,一种借助持牌金融机构放款通道的新套路贷开始活跃起来。近日,公安部网安局称公安机关在近期的工作中发现,此前臭名昭著的套路贷团伙改头换面,又开始以正规金融公司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与以往自营的套路贷相比,新型套路贷扮演的是撮合贷款中介角色。「消费金融频道」接到不少借款人反映,一些类似助贷的套路贷平台表面上非常正规,强调放款方为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该种套路贷打着低息、免抵押、放款快的旗号,先与借款人签订阴阳借款合同,将所谓的中介费、服务费等高额费用转嫁在借款人身上。在运作程序上,套路贷团伙利用借款人个人身份等信息向持牌消金、小贷公司或者银行申请贷款,有些则是指导借款人借款。当放款方授信审核完成后,借款人便能提现额度,套路贷中介乘机从本金中扣除大额前置利息,往往会超出本金的15%。值得注意的是,套路贷团伙在签订合同时强调”利息以银行实际放款为准,其他费用自理”,对服务费收取比例模糊处理,一般只会按照最低的收费比例向借款人解释。虽然前置利息被划走,借款人仍需要逐期按时归还放款方的贷款。借款人张女士此前就上了此类套路贷的圈套。她与广西的一家贷款中介签订了金融顾问服务合同,贷款35万元,实际到账却只有28万。张女士表示,中介在介绍撮合服务的时候只提了2%的服务费,然而放款方却告知她中介公司实际上还收取了18%的手续费。借款过程中,若借款人发现了套路贷团伙的陷阱,想终止借款服务,这时套路贷团伙会利用合同违约等话术威胁借款人。对于借款人来说,不仅前期支付的定金无法收回,而且还会忍受套路贷团伙的语言侮辱等行为。此外,套路贷中介的存在也给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带来隐患。知情人士透露,疫情加重了消费金融资产端压力,逾期率和不良风险上扬,骗贷群体也在悄然崛起。当前整个线上消费金融领域坏账中有超一半的比例是由骗贷中介造成的,往往真正贷款的不是借款人自己,而是幕后中介。融资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给新型套路贷滋生提供了土壤。发现有贷款意愿的用户时,套路贷团伙为了提高转化率,手段较为极端,采取冒充银行员工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工作人员等方式博取借款人信任,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借助信贷撮合服务谋取高额利润。新型套路贷在形式和利润方面都比传统的套路贷更具备优势。首先,新型套路贷借助持牌金融机构的品牌做宣传,以合作等名义向借款人暗示自身的合规身份;其次,新型套路贷只承担撮合角色,并不参与放款,所承担的风险较小。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新型套路贷更愿意选择银行作为放款方。银行的利率较低且授信额度高,为套路贷平台拟定中介费、服务费、手续费创造了更大的空间。针对新型套路贷的崛起,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表公告告知借款人,不要相信贷款中介。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加强智能风控建设,通过增加变量的方法识别欺诈风险,以确保真正的借款人为用户本人。套路贷等现金贷行业违规乱象悄悄抬头,公安部以及多地公安机关对套路贷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今年注定是套路贷难捱的一年。检察机关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检察机关在1至3月对涉套路贷、校园贷、以非法手段催收民间借贷犯罪逮捕416人,起诉1463人。当前,多地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套路贷便是一项重点打击对象。其中,广东省湛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破获一个以借贷公司为幌子的套路贷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扣押涉案车辆50余辆,冻结涉案账户17个、资金7441万元。套路贷遭遇整治的同时,依附在套路贷产业链条上的大数据行业、非法支付平台也难辞其咎。监管决心打击套路贷的过程,就会涉及套路贷的数据来源,而数据源头一般都在部分非法的大数据公司手中。随着打击套路贷专项活动的推进,这些套路贷及其背后的技术服务商、数据服务商、支付服务商都会一一浮出水面。无论套路贷形式如何变种,只要将套路贷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供应商合规风险控制住,套路贷也就失去了升级换代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