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
2019年,没有风口。
2019年,没有风口。
这一年,资本寒冬笼罩着互联网圈,烧钱时代宣告终结,资本不再疯狂追逐所谓的风口,大公司也在勒紧裤腰带储粮过冬。但经济下行周期来临、资本市场动荡、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这些并不是最大的挑战。
这一年,变革与转型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主题,这背后是从巨头到创业者共同面临的集体焦虑:流量红利正在消失,增量竞争正在变成存量竞争。他们近乎疯狂地到下沉市场去寻找仍未开采的流量,圈地抢人,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即将开启的互联网下半场做好起跑的准备。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互联网巨头公司都度过了自己的20岁生日,他们都在思考:下一个10年、20年乃至更远的时间,方向和机会究竟在哪里?过去20年里,中国互联网都是以围绕C端用户的消费互联网为核心,但随着流量红利的见顶,增速早已开始放缓,未来的想象空间更是不足以支撑巨头们的野心。
从2019年两会开始,围绕B端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就成为了高频热词,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认为是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腾讯、阿里、百度、华为、京东……巨头们相继重注入局,因为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想象空间显然要比消费互联网要大得多。
2020年,乃至下一个10年,一场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大戏即将开场。
产业互联网体量将百倍于消费互联网
对于整个科技互联网产业来说,5G商用牌照的发放和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是2019年最重要的年度大事。而2020年开始,中国5G将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当ABCD(即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与5G提供的基础设施相结合,会加速激发出新技术的强大力量,从而推动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
这意味着产业互联网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来自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0年ICT产业十大发展趋势”报告预计,2020年,ICT(即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将开启新一轮增长,5G直接带动经济产出增加值累计达到2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增加值累计达到6万亿元。5G将全面赋能工业、交通、能源、医疗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新一轮变革。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即将过去,下一波红利将来自于仍未爆发的产业互联网,而这将会是一个比消费互联网庞大得多的巨量市场。“产业互联网的体量可能会是消费互联网的100倍。”他说。
资本转向烧钱终结
资本开始率先转向。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投资机构普遍出手越来越谨慎,2019年前三季度投资金额4314.10亿元,同比下降53.7%;共涉及5461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36.9%。
曾经的超级独角兽WeWork遭遇IPO滑铁卢,估值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从470亿美元一路掉落至70亿美元;曾经梦想成为第二个拼多多的淘集集,由于资本不再支持其激进的补贴和营销投入,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这些事件背后,其实都反映着资本走向的改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过去一年中采访了不少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一个非常集中的共识就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关注模式创新转向关注技术创新,而且是硬科技创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增加对to B类型公司的关注。
毕竟过去10年,绝大部分赚钱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本助推,短时间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长和商业回报,成为超级独角兽;但烧钱补贴“买”用户和“买”流量的打法显然不适用于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要比拼的则是实打实的硬核科技实力。
当然,这也意味着下一个10年里,可能很难再有“一夜爆红”的传奇,因为一项核心技术的积累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一旦成功,就会形成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华为今天的成功和应对美国封锁后的反应是非常好的例证。
to B类型的公司在美国占据了整个科技产业的一半,而在中国科技圈却基本找不到。美国to C类型的成功企业几乎都有中国拥趸,但在to B领域,像SAP、Salesforce、Workday、Oracle这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却没有做起来的“中国版本”,甚至都没有人去做。
产业互联网能够帮助各行各业进行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已达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流程目的。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讯、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这些都是市场需求巨大的行业领域,投资和创业的机会都非常诱人。
BATJ都有新计划
产业互联网机会大把,激动人心,但它进入和深耕的难度确实要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目前,大部分创业者更多还是在产业互联网门前徘徊,不过,实力强劲的巨头公司已经开始率先布局。
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率先行动起来,以“生态军团”的打法开始进军产业互联网。
拥有最庞大C端用户群的腾讯最早开始了雄心勃勃的“B计划”,高调进军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未来10年最大的发展机遇,拥抱产业互联网是腾讯面向未来的长期战略。”腾讯产业互联网和to B转型主阵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掌舵人汤道生表示。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多次强调:腾讯做产业互联网,并不是去进军其他行业,更不是去颠覆谁,而是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市值超过4万亿人民币的超级巨头,阿里巴巴也开始“在晴天修屋顶”,3年间进行了近20次架构调整,就是在为未来布局。
更有to B基因的阿里巴巴推出的是一套“商业操作系统”,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套可操作的产品或工具,更是阿里巴巴把过去20年在to B 和to C两大维度上所积累的“数智化”能力的外溢,它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就是企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首席布道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则提出,数字经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这是重新拉动全球经济的核心引擎。
李彦宏认为,智能经济将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会带来人机交互方式变革,会给IT的基础设施层面带来巨大的改变,也会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各个行业会逐步实现智能化,新的消费需求和商业模式也会因此层出不穷。而百度希望成为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
转型的还有京东。2017年,京东提出了要从一家零售公司全面转型为“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公司”。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更是喊出了未来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技术驱动与开放赋能正在成为京东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过去成就你的,或许将成为你明天成功的最大障碍,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