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租赁发力跨境船舶租赁
未来,浦银租赁将以“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公司战略为引领,立足租赁本源,围绕航空、航运两大战略发展方向,“四大两新”(大基础、大交通、大文化、大健康、绿色环保、智慧产业)六大业务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实现专业化领域的突破发展,构筑专业化发展能力。
陈香:该单跨境船舶租赁项目采用的是售后回租的结构,即由达飞海运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卖家将船舶卖给由浦银租赁设立于临港新片区的项目公司,同时,浦银租赁的项目公司作为出租人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达飞海运的控股子公司。租赁物为两艘11380TEU(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项目金额1.09亿美元。
承租人母公司达飞海运始建于1978年,总部设在法国马赛,是法国排名第一、世界集装箱排名第四的国际知名航运公司。截至2019年10月末,达飞轮船的标准箱量占据全球11.3%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运营集装箱船舶501艘,其中自有船只126艘,装载力超过266万TEU。
该笔业务是国内金融租赁公司落地在临港新片区的首单跨境租赁业务。就临港新片区而言,首单跨境租赁业务的落地迈出了实质性金融创新的第一步;就浦银租赁而言,与国际航运巨头达飞轮船的再次合作是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实现了临港新片区、金融机构和客户三方的共赢。
陈香:就达飞海运这个项目而言,一方面,浦银租赁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SPV(项目公司)的设立、办证、开户、委贷、投放和交割;另一方面,对业务突破的理解不宜仅仅注重在一个事例、一个点,作为企业更需要的是创新业务能够批量化、可复制,这需要营商环境的成熟与浓厚的创新发展氛围,该笔业务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落地,体现出临港新片区在该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单业务的成功落地将会是临港新片区与浦银租赁合作的新起点,公司将在临港新片区这块热土上,积极呈上更有特色、更有亮点、更加丰硕的成绩单,做好临港新片区金融租赁业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在浦银租赁与临港新片区的合作中,我们考虑的不仅是眼前的单方利益,更希望能为临港新片区的未来出谋划策,助力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以多年来的专业积累,提出更多关于临港新片区在租赁领域的差异化定位的政策建议。
陈香:为主动服务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浦银租赁积极对接临港新片区各项创新政策和便利化制度,在临港新片区开展航空、航运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业务种类。目前,公司已在临港新片区陆续设立13家项目公司。
浦银租赁对未来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充满期待。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标准,积极支持跨境金融业务,支持区内企业开展航运融资结算,符合浦银租赁大力发展跨境船舶租赁业务的需要;临港新片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服务,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开展外汇收支便利化及跨境资金双向归集,这对金融租赁公司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切都为金融租赁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租赁业务提供了极大的政策利好。
陈香:浦银租赁在临港新片区落地首单跨境船舶租赁业务后,公司将继续通过设立在区内的SPV开展航空、航运租赁项目,并在合规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大型设备租赁等领域。
具体来说,在航运租赁业务方面,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货主开展合作,船型囊括集装箱船、气体船、散货船,船舶总量共计17条,累积资产余额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其中将近98%的业务为跨境租赁业务。未来,公司将在临港新片区政策引领下,在支持国内航运业的同时继续走向国际,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为临港新片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航空租赁业务方面,目前浦银租赁机队规模为43架,分布在国内各大主要自贸区,飞机租赁资产约120亿元人民币,其中ARJ21-700国产支线飞机5架,租赁市场占比超过30%,并持有中国商飞20架C919飞机、30架ARJ21-700飞机订单。未来通过临港新片区SPV开展跨境租赁业务,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商飞国产飞机的销售和融资,有效促进国产支干线飞机顺利交付运营,搭建国产飞机销售、交付、运营的金融支持平台,为国产飞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通过SPV开展的业务范围主要为飞机租赁和船舶租赁。为全力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浦银租赁将联手临港新片区开展建设性业务合作,以发展航空、航运等领域的跨境租赁业务为核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高端技术产业租赁需求,在监管机构支持的范围内研究开展设备类跨境租赁业务,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陈香:成立7年来,浦银租赁始终致力于以“融智+融物+融资”的方式服务实体经济,追求业务规模和风险控制水平的协调、稳健发展。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712.6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1.94亿元。
未来,浦银租赁将以“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公司战略为引领,立足租赁本源,围绕航空、航运两大战略发展方向,“四大两新”(大基础、大交通、大文化、大健康、绿色环保、智慧产业)六大业务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实现专业化领域的突破发展,构筑专业化发展能力。公司还将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支持国产民用航空等为代表的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龙头企业),助力国内高端装备、智能化制造设备出口,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培育差异化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