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云运算将是金融市场的刚性需求
——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 施懿宸
记者张铭研
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尤为重要。央行行长易纲曾指出:“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
最近金融科技发展正加速推进。据了解,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密集展开部署,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多地还提出加大财政、金融等资金支持力度,以“真金白银”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对《贸易金融》记者表示,在本次疫情中,金融科技的优势和好处也得到充分印证。金融科技大大减少了金融线下业务的成本,很多地理成本、人力成本都得以解决,提高了业务效率。金融机构通过拓展线上业务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客户范围,有利于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云运算将会是金融市场的刚性需求
施懿宸指出,基于金融科技手段,能够在为客户提供更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借助云计算、区块链、AI技术等创新打造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丰富金融业务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高效、智能、高质量的金融产业的形成。
在谈到具体的金融科技应用,施懿宸表示:首先,云运算将会是金融市场的刚性需求。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19第三季度中国公有云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中国公有云市场达到19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3%,足以体现云计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云运算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运作、处理与存储,极大程度上与金融机构的本质需求相契合,是实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工具。
其次,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存储功能并保障信息安全,但有关运用主要集中在内部系统,相对而言偏向于供应链。
此外,他认为人工智能(AI技术)也是当下热点,但发展前景仍有待商榷。现阶段的AI模型由人工创造,运算参数的修改同样需要人为操作。相比之下,真正的AI需要深度机器学习技术支持,对应数据量需求大,成本极高;同时,仅从公开财务报告中获取数据进行策略计算的成功并无太大价值,因而数据有效性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线上化供应链金融 需要更细化、规范和专业
当前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当前线上供应链金融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势态,但就整个市场来说还缺乏成熟度,还需要更细化、更规范、更专业的发展,并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正在金融科技赋能信用服务方面与相关方开展研究,通过大数据采集、建立量化模型、自动生成企业信用报告等形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与分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打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成问题,为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科学的信用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安全与数据安全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基础,也是金融科技在现实应用环节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安全则是交易与数据安全的核心。举例来说,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防止信息篡改,保障信息安全。
本次疫情影响是凸显信息安全重要性的外在条件,公众因防疫需求而减少外出或实体接触,进一步扩大了网上交易量,催化了金融机构保障私人交易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金融机构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健全保障信息安全的生态体系。其次,要在金融交易流程中加快落实网络实名制,确保相关操作有迹可循。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参照自身风险控制相关经验,及时评估金融科技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敞口,重点加以追踪,保持密切关注。
当然,金融科技不仅实现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同时充分运用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互联网金融P2P因缺乏风控而最终机制失灵的境况不同,金融科技是在完善自身原有风险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元素以达到技术革新的目的,兼具成本低、效益高、高效便利等特点。因此,其弱化传统金融作业成本端经验优势的同时,更将为传统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实践性的借鉴意义。
金融科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
本次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尽管现在已经复工,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还是很大的。一些中小企业在春节假期恰好是经营旺季,因此在此之前已经准备了很多存货并接了很多订单,但疫情的爆发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面临存货压力、租金压力、订单取消压力,给企业造成负债,甚至面临违约风险。
而现金流方面也不容乐观,企业普遍出现现金流紧张的情况,营业收入下行压力巨大,短期内维持运营的成本支出压力加大。尤其是服务业,由于服务业本身固定资产比例较不足,因而进行抵押融资时处于劣势,通过贷款解决现金流问题存在壁垒。金融机构通常会选择信用品质较好的企业进行融资贷款,此次疫情冲击带来的较差的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一些中小微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生存的难度。
施院长进一步表示,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问题始终是横亘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难题。对金融机构来说,信息透明度低造成投融资风险增大,不利于资产的风险管理,因而较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着来说,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及信贷支持方面都处于劣势,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难以真正解决其融资问题。
因此,普惠金融是中小企业的福音,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
他认为,通过金融科技,有助于打破这种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的融资困境。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储存和分析来拓宽数据来源和分析基础。通过广泛的数据搜集,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工商信息、非财务数据等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直观、可管理的企业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实时提供企业数据。
同时,通过线上申请、线上贷款等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能够更为及时的使得企业取得贷款,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真正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此外,金融科技可以帮助企业去杠杆。企业杠杆高的成因有许多,而金融科技有效协助企业去杠杆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作业成本,间接影响企业融资时的行为偏好。传统金融行业的授信与贷款流程链路较长、时间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倾向于在财务数据表现优异时扩大融资量,以获取更低的融资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资金实现投资与贮存功能。金融科技高效与低成本的特质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便利,也相应地减退了企业被迫提升杠杆率的行为动机。
二是金融科技从产品与服务端丰富了专业化的金融工具,为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提供选择,因而降低了企业借助财务杠杆募集资金的单一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