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称全球的钱涌向中国是大概率事件,百年不遇。张军也说离开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这对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文/黄奇帆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
来源: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第一,中国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让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
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这对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制造业规模现在已经占到中国 GDP 的 30%,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也近 30%,中国虽然被称作世界的工厂,但在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上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进入三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状况冷热不均,很多企业由于欧美订单的消失无法复产、甚至面临倒闭;但我们看到,也有一些企业订单不但没有下降,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产业。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电子制造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 80% 是在本地生产的。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显现了其竞争力。
也就是说,那些在我国产业链集群比较完整的行业,才会在这次疫情中产生订单增长的情况,一些跨国公司也才会将其本来拟在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给中国的这类工厂。所以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
第二,世界各国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
2020 年 3 月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纷纷释放各种资源,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当大量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后,除了部分财政性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众的生活问题以外,大部分的资金还是金融性的资金,是一定要和产业相结合并追求 5%-10% 的回报率的。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
流动性涌入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仔细应对。从实体经济来看,中国接纳全球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集群的过程,将会获得大量的国际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从而真正做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加速完成中国四大经济圈、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集群建设;从金融市场来看,通过合理引入外资,能够激发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尤其是中国股市会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本关注,为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带来国际资金支持,从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快建设产业链集群。
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更多的外商将会看到中国产业链市场的发展前景,并且愿意将资金投给准备加入中国产业链集群的企业,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机遇。
第三,中国各级政府要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加速优化营商环境,有条不紊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中国目前已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四大经济圈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
地方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链集群,扶持引入全球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集群的核心,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努力营造以当地需求、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是全球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要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几千亿到上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一旦形成了这种既是水平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开放式产业链集群,将会既有助于防范应对类似于新冠疫情的天灾人祸所导致的全球产业链断链风险,又因为产业链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场份额,能够有效避免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并有助于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中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张军:疫情难以改变全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选择离开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作者|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更糟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让大多数国家选择彼此封闭和指责,而不是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回望2008年的全球危机,没有中美密切联手以及中国及时推出经济增长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世界经济的复苏还将假以时日。但这一次很不幸,中美两国合作应对全球危机的时代已经结束,国际合作在这次疫情大危机中显得非常不够。甚至有人评论说,美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也未能通过全球领导力的测试。不仅如此,这次疫情也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关系。在中国疫情爆发的初期,美国政界的一些人开始污名化中国。《福布斯》杂志甚至断言,危机之后,没有人愿意继续维持全球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的现状。
这些狭隘的行动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变得具有讽刺意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合作应对危机的意愿和能力。那些孤立中国或减少对中国依赖是解决全球危机的断言过于短视,没有看到中国是全球危机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和制定者。
那些说新冠肺炎疫情会加速全球供应链脱离中国的言论并不让人信服。给定中国拥有的发达的制造和配套能力,很难理解供应链离开中国将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过去10年有大量的低端制造业投资转移到了中国的邻近国家,但这并没有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而是让中国更快地在复杂技术供应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过去生产服装、鞋子和组装电子产品的长三角和广东地区现在已经成为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心。
即便区域化和多样化的供应链有助于降低其脆弱性,但事实是,中国在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成本和效率的绝对领先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被撼动。更何况自从2003年的SARS危机以来的17年,随着中国更多依靠国内需求驱动经济增长,全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不是下降了,而是在持续增加,已悄悄超过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尽管中国在1-2月最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但由于控制得力,它仍会是最可能在全球衰退中把握机会实现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的国家。对政治领袖和投资者而言,不认识到这一点将会产生误判,并且对正在陷入危机和衰退中的全球经济的未来不会有任何好处。选择离开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中国的机会来自于其更早地控制了疫情这一事实。尽管武汉在年初对疫情处置不当,但中国政府随后决定封城武汉并在全国实施的阻隔政策非常有效,为中国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开来之前有效控制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个时间差让中国与全球经济处在一个非常不同的盘面上。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建设信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雄心勃勃,目的是在未来数年确保中国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站到全球领先的地位。事实是,中国是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技术发展只会强化中国在全球技术价值链上的融合趋势而不是相反。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优先和对中国技术脱钩的危险未必放慢中国与全球之间的技术流动。
简言之,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衰退中复苏,中国仍是一个重要的帮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改变中国正在加快开放服务业并成为发达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目的地的事实,但会让这个巨大的市场开放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