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李多志 | 模式、生态与驱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探索与实践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以解决融资问题为目的,是典型的信贷驱动类业务。但归根结底,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特质在于“链”,“链”即是交易结构的集合,也是产业生态关系的总和。
文 | 徽商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成员 李多志
来源 | 《贸易金融》杂志2019年12月刊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链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链协同模式的日益变革和金融科技工具的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利用银行供应链金融工具,服务企业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了银企合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供应链金融服务环境、服务对象、竞争对手的快速变化,以及非银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服务机构的入场,正在倒逼各家银行在供应金融战略、战术、战场、武器、后勤保障机制等领域快速变革。
与此同时,政策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也做出了密集部署,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为载体,创新模式,助力经济发展和供给侧改革。作为链接银企,链接未来的重要桥梁,供应链金融已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浪潮。
一、解放思想,探索弱核心模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道路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经典模式即“M+1+N” 强核心模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营销推动层面,通过核心企业“1”批量营销开发上下游的 “M”和“N”。其服务核心和营销仍然在核心企业,并以此实现对供应商、经销商的辐射覆盖;二是风控层面,借助“1”的优质信用来为 “M”和“N”进行信用增级,从而弥补上下游企业自身信用的不足。
从实践来看,中小银行以强核心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常会遭遇双重困境。一是在客户端,核心企业缺乏配合动机,通常不愿确权,不愿承担回购、差退、调剂销售义务。二是在银行端,中小银行资金价格等方面往往不具备优势,在核心企业营销服务过程中的竞争力、议价空间低。
针对上述问题,徽商银行积极探索弱核心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弱核心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从行业特征、企业特点、产业链结构及交易结算行为出发,借鉴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的业务模式,使用多种回款监控技术,以特定行业为对象,以池融资等产品为载体,实现大数定律下业务风险的收敛回归,从而降低或解除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核心企业的依赖。
“徽享池”、“融医通”两项产品是徽商银行在弱核心发展理念下推出的两项重要产品。“徽享池”产品通过与融资企业ERP、财务、进销存等企业管理系统,与阳光采购平台、第三方信息平台等外部平台对接,实现对订单、应收帐款的交叉验证、核实确认及核实确认;通过数据模型,实现对应收帐款及未来应收帐款的集中度管理及债项评级;通过交易流全生命周期管理、动账监控锁定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回款资金的监控管理,最终实现了以实际融资企业为中心,面向小额分散债权的线上化融资服务。
“融医通”产品通过与医药流通企业ERP、医院ERP、 SPD等系统的直联互通,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内医药耗材的采购、物流、入库、结算数据实现对医药流通企业应收帐款的佐证确认,并以此为依据,为医药流通企业提供应收帐款融资服务。
不难看出,“徽享池”产品不再显著依赖核心企业的配合,而是使用了更多交易真实性和盐技术、资金监控管理技术履行了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基于产业链交易结构和真实的贸易背景,实现单一客户融资的信用风险管理及风险缓释。
而“融医通”产品则是弱核心模式的一个特殊变种。从当前阶段的业务模式来看,“融医通”产品仍然依赖医院端的系统对接。那么为什么把融医通” 定义为弱核心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呢?因为 “融医通”改变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核心企业的依赖方式。业务过程不再需要银行线下控票,不再需要医院盖章确权,从而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全线上化和核心企业的无感知化。
更重要的是,银行从合作医院业务数据可以用于同医药流通企业ERP等系统数据、医药流通企业银行流水的交叉比对,帮助银行完成对医药流通企业ERP等系统内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三流置信评级,为构建弱核心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的多买方融资方案、一揽子融资方案奠定了数据基础。
回顾徽商银行交易银行在弱核心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道路,从最初的心怀忐忑到现在的多点开花,我们相信:弱核心模式是中小银行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构建创新发展壁垒的锋矛与坚盾,也是中小银行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康庄之道。
二、开放共赢,构建渠道+场景+赋能的供应链金融良性生态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以解决融资问题为目的,是典型的信贷驱动类业务。但归根结底,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特质在于“链”,“链”即是交易结构的集合,也是产业生态关系的总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开办一定离不开开放和共赢的理念。
徽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乃至整个交易银行业务在发展之初即形成了“走渠道化、场景化发展道路,做服务融合、协同共赢的产业链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及发展使命。
上述使命和目标也要求金融服务供给者必须对商业模式进行升级,不再是简单的信贷或资金提供者,而是成为深度参与搭建、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牢牢掌握产业端的场景与数据入口,在此基础上向以信息咨询、资产运营、资产交易、资金撮合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的金融服务模式转变,实现平台化运作。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场景化同样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重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所有行为,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将融入到具体的场景里。通过场景嵌入介入客户生态圈,立足企业交易场景,将金融服务嵌入在实际场景之中,发展场景金融。
为更好推进交易银行业务创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对公服务能力,提升对公客户体验,徽商交易银行在2019年7月成功上线了“交易家平台”。交易家平台的内涵是多元的,既是统一的对公服务门户,又是交易银行业务中台,还是能够金融服务输出的开放平台。建设交易家平台,旨在通过科技赋能,以“平台、场景化”的思维深度,实现交易银行业务创新突破。
如果说渠道化和场景化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向的问题,那么赋能化则解决了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的问题。在社会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今天,我们坚信人各有长。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IT敏捷能力、大数据模型能力、渠道能力等领域通并不具备专业优势、机制优势,需求转化效率及市场响应能力往往存在缺角。赋能合作的发展理念为银行构建了借船出海的快捷途径,为业务的快速落地和阶段化发展提出有力支撑。
在金融服务的广阔市场和舞台上,在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兴和飞速变迁,快速变革的幕布下,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必须时刻保持学徒心态,通过与银行同业、金融科技公司等行业主体的赋能合作,沿“赋能合作、吸收转化、自主可控” 的递进发展模式,按业务发展的阶段,构建和采用不同的赋能合作及数字化发展策略。
三、科技驱动,构建供应链金融创新内核和外延
科技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变革中的“驱动”在徽商银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科技驱动下的金融内生变革,大数据、电子签名、AI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的应用,延极大拓展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内涵,智能银行、数据银行、API银行等发展理念不断得到提出和实践;二是科技驱动下的产业生态外在变革,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产业运转方式、协同模式以及生态图谱也整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科技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变革中的“变革” 在徽商银行也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外沿。线上化方面,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交易结构、运行特征和发展变革,构建对产业链各交易环节的支付结算、财资管理、融资投资等金融需求和产业链信息资讯、产业链协同等跨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的线上化服务能力,分享产业链信息化升级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在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的同时,降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的操作风险。数字化方面,利用数据技术、模型技术,将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特性落到实地,从业务模式型风控、交易结构型风控出发,逐步构建大数据下的自动化风控能力,从而进一步驱动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传统授信、风控模式变革。智能化方面, 基于产业链大数据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洞悉市场,明视自身。从产品的市场模拟到运行管理,从客户的需求侧写到行业的标签刻画,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走向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徽商银行也已经形成了“标准版+个性化”、“标准版+行业化”的产品体系。
二是供应链金融的科技内核。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交易银行产品高度依赖科技系统。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迭代更新频带,渠道化场景化的业务模式对IT系统架构及科技响应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IT敏捷能力的支撑。这种敏捷必须是多维度和全流程的。不仅需要覆盖组织架构、协同机制、考核设置、财务管理等众多维度,还应涵盖选型、需求、开发、测试、投产、迭代、运行维护等全产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