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本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黄金时期,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线下消费的“暂停键”,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倍受冲击,并波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消费金融行业。面对疫情,如何化解危机、转危为机并焕发生机成为每个消费金融公司必须解答的发展拷问。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全社会参与的硬仗,也是一次对各行业生存能力的检验——线下场景分期业务难以为继、线下大额信贷业务风控遭受考验、业务逾期飙升、催收难度加大……疫情毫无征兆地抛出的现实难题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快速应对和实施自救。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捷信消费金融、招联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响应政策号召,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采取延长还款期限、减息免息等多种举措。部分公司对贷前贷后的管理标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此来应对疫情对业务的冲击。虽然延期还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消费金融机构的压力,但时间上的宽限在为借款人提供喘息机会的同时也有助于减缓消费金融机构不良率的上升。此举在体现消费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益于维持用户粘性和客户累积。疫情阶段也被消费金融公司视为加固业务根基的“窗口期”——提升科技能力、重视科技渗透业务的同时,加强对合作导流平台的管控和监测,并对其系统性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完善风控体系。疫情的持续无疑对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最直接的考验。消费金融公司回款和放款量均有明显下降,多家持牌消金公司或开源或节流,一场现金流保卫战业已打响。作为消费金融持牌军,捷信在年初打响了消费金融ABS开年第一枪。马上消费金融也已启动今年第一期ABS销售工作。消费金融ABS迎来一波发行小热潮——发行方除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外,还包括小米、蚂蚁、京东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据北京商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涉及资金超185亿元。不难看出,消费金融ABS的走热,除了受疫情影响现金流吃紧需新增融资之外,也反映出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贷款需求旺盛,机构也正在为新一轮放款做准备。危中有机,疫情激发的迅速增长的“无接触”式线上业务被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线下业务占比过大的消金公司正在加快向线上转型的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高效搭建、测试和完善线上系统。其实在疫情之前,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尤其是持牌机构中出现的分化趋势,已促使不少消费金融机构发力科技创新。通过视频面签、线上信审等服务方式开启线上化转型之路。而疫情的需求也再次证明了金融机构服务线上化为大势所趋。不过也并非意味着“得线上者得天下”。体验式消费等线下场景仍是消费金融的重要的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才能更好地搭建起完善的消费生态。但无论线上线下,可以肯定的是,金融科技的作用和价值已凸显,科技能力将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刚需。疫情同时加速了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在加强线上信贷服务的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加快智能化技术布局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软实力和硬核度。为应对挑战,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突围——马上金融启动“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招联消费金融启用了约5000个招联智能机器人覆盖多场景服务。作为河南省内首家且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纯线上运营的业务模式,从服务客户角度而言有助于降低疫情影响。加之在疫情期间启动的远程智慧办公以及7*24无间断无等待的客户服务,在抵御疫情冲击的同时实现了对以往业务的迭代升级和功能优化。科技的助力除了体现在对业务的优化和数字化转型之外,还被用于公益活动,助力复工防疫。中原消费金融借助技术支撑,采用无人工干预的摇号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将40000只医用外科口罩免费寄送至全国20多个省份的8000个家庭。为期5天的公益派发活动吸引了75万人次参与预约,实现了品牌口碑与用户增长的双丰收。科技的加持给中原消费金融的业务和推广场景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业界普遍认为,疫情过后,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等科技力量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预计将迎来又一波高潮。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行业向好趋势不变——随着疫情的逐渐平息,居民消费也将回归常态,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功能将进一步彰显,消费金融的支撑作用也将进一步发挥。此外,科技将持续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搭桥铺路——实现用户与服务、资金与资产的有效连接,助力其他新老金融机构拓展新金融业务,实现消费金融的转型升级和更多的服务场景的开拓。而对于真正拥有技术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有待进一步发力的方向除了能精准对接机构与个人的需求之外,还应该实现平台化、系统化的技术输出。将不仅有利于公司的专业化发展,也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协同水平和成熟度。整体来看,疫情的出现会加速消费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和产品迭代。而疫情后,数字化和线上化业务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已成为业界共识。技术实力和风控能力雄厚的公司无疑将会更快脱颖而出。据业内预计,消费金融行业有望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快速恢复期。届时,行业料将迎来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融资环境也将有所改善。预计合规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疫情过后短期消费高峰的到来,一般消费金融公司在疫情过后的市场布局中,可优先考虑大额家电、健身、餐饮、在线学习等场景带来的机会。而当下,有研究机构观点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增强企业实力,以便度过困难时期。对于一些资金有限、流量充足的消费金融机构,也可以将客户导流给资金充足的商业银行、网络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获取导流服务费,增加企业收入来源。受疫情的较大影响,贷后管理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相关机构重点应对的内容之一。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依然会对征信行业进行有效引导,基于此,催收业务或将迎来更为良性的发展。疫情过后,对金融机构贷后管理能力的认可和重视会加强,拥有闭环能力的金融机构有望较快恢复。而在贷后管理的操作上,可以对客户群体进一步细分,根据受疫情影响程度对用户进行画像,针对不同还款意愿和能力的用户采取差异化的催收方案;借助外部数据丰富逾期用户画像、增加触达渠道和修复触达方式;根据客户的触达历史完善沟通和应对话术;对外包案件进行方案优化,对外包商催收过程记录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此外,应对疫情冲击不能单靠一家企业,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当下,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抱团取暖共生发展亦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