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提高贷款安全性,必须加强担保业务保后管理的相关工作。保后管理不仅是融资担保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担保资产质量,确保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提高贷款安全性,必须加强担保业务保后管理的相关工作。保后管理不仅是融资担保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担保资产质量,确保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保后检查既包括对借款人情况的检查,又包括对反担保情况的检查。担保业务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风险并进行补救,并且主要侧重于对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主要因素的监控,及是否能够按时还本付息。保后管理作为担保机构的最后防线,而如何做到及时跟踪企业经营变化情况,从而能够最大限度遏制不良担保贷款的发生几率便显得尤为重要。关注企业主是否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是否有境外大额消费以及不正常的银行卡收支情况。“三多”企业是指企业贷款多,非主营对外投资多,对外担保多。此类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弱,多有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因此在审核初期和保后过程中尤为慎重,并且要严格控制担保金额。民营企业有很多风险的发生和操作密切相关,如操作不当,容易形成风险和损失。如车辆质押的管理,机器货物质押的储存和出库,抵押登记手续的办理等。对在保业务已形成的贷款材料检查其原始资料是否齐全,签字盖章是否规范,合同文本要素是否填写,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反映其经营和财务的会计报表,从中汇集、整理出被担保人关键信息。定期对园区内的企业做逐一回访,深入生产车间查看企业生产情况,进入仓库查看企业库存情况,了解工人工资发放情况及其他经营状况。 被担保人为了掩盖自身经营风险和借款的顺利达成,往往向金融机构提交的购买合同,存在一定的水分。所以,担保贷款发放后,要尽量追查信贷资金的流向 ,及时发出预警,能提前收回的就提前,不能提前收回的,要制定短期还款计划,督促尽快结清。现阶段,对于担保物的选择,大都为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机器,半成品,原材料等。要真实的做好对担保物的检查,定期抽查担保物,对其进行盘点并重新评估价值,确保担保物品在保期间不会发生转移,丢失,大幅减值等情况出现。好贷款,七分靠选,三分靠管。尤其要重视对担保业务的前期调查,如果把保后管理比喻成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保前调查就是担保贷款的第一道安全门。加大对担保业务人员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其业务工作技能。担保管理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岗位,相关业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政策、精通各业务品种并能熟练办理各种担保手续,还要掌握宏观行业政策的信息,有预见性地预警、化解潜在风险,从而把担保项目业务风险降到最低。一是要依据客户的大小、风险度高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分类,实施差别管理。工作重点要放在重点关注类客户定期分析上。二是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业务人员、风险经理开展工作讨论,以便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提高识别能力。三是完善保后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担保管理各岗位和环节的保后管理责任,明确问题贷款的上报时限和处理时限,对未按规定进行保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欠息及其他损失的责任人,按照相关办法的要求给予处罚。从担保贷款风控体系的整体性来看,做好保前调查和保后管理,两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使之成为一种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