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中,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并贯穿交易的全过程。”
可见风险在金融交易行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业务决策时,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内部认知的局限性和外部信息的不对称。
担保业务就像探险者征服荒岛丛林一样,步步惊心,暗藏危机。这些致命危险可能来自外部诸如:外部恶劣气候(大雨。暴雪的不期而至)、身陷沼泽、突然出没毒蛇、猛兽等;人为设置的陷阱、不济的体力、因道路不熟而迷失、涣散的团队等各个方面,探险过程中想要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要具有丰富的野外求生经验。
探险的生存之道同样适用于担保业务,获得经验永远是提升认知的最好方式。
信息一切决策的基础。尤其是基于外部信息资源所连接的外部信息。我们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信息,核查企业的外部信息,例如利用搜索引擎、法院信息网站、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行业论坛、招标公告等多渠道广泛采集舆论、诉讼、招聘、信用、技术、销售等信息,力求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该申保客户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兽药的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为500万元,销售收入7000-8000万元左右。2011年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金额300万元。审核人员从报表分析角度来看,整体感觉收入逐年上升、应收账款占比较低,存货占比正常,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均为正。表面来看企业成立时间不长,销售收入尚有一定空间,盈利能力较强,处在发展期。
了解一下关于该企业的外围信息时,百度到广告发布平台的一些异常信息,该申保客户在对外发布招商信息时在申保客户名称旁标注了一个(原XX公司),于是进一步搜索XX公司的相关信息,发现了有大量的诉讼和被执行记录。初步判断是该企业原XX公司经营失败,后资产转移至目前申保主体,于是否决了该业务。后进一步跟踪该企业发现自2013开始出现违约事件,目前该企业仍然存在7笔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有一笔涉及某担保公司。
因此,在核查外部信息时坚持全面、准确、多维、详尽的采集各方信息,建立信息网络。但是采集信息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汇集,来发现问题和疑点,从而发现冰川下的暗流涌动。
高度重视行业风险,梳立大局观和风险预测能力,尤其是客户的财务数据、战略与行业出现背离时某大型集团公司主营煤炭洗选、混配和销售,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3550万元,年收入13亿元、资产10亿。2013年该集团公司向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拟申保金额6000万元。
2013年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从申保人的毛利率指标来分析,申保企业呈现的趋势与行业趋势相反,随着煤炭行业的逐年下行趋势和煤炭价格的不断下降其毛利率反而逐年升高,可初步判断提供的财务数据水分较大,具有一定的信用和道德风险。另外申保企业申请担保时仍在扩建厂房,增加投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短期借款,存在一定的扩张风险,另外商贸风险受行业风险影响较大,申保人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其转型相对比较困难。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来看,短期内的偿债压力较大,因此放弃了该项目。之后通过了解该项目确实出现实质性违约。
在考量行业风险时,第一,掌握行业和相关产业政策,洞悉行业特点和本质;第二,识别企业护城河优势,看清企业抵御风险和转型能力,进而不断达到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股权结构、公司高管人员频繁变动,是经营和管理出现风险的重要预警信号,表面来说明企业内部发生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或者内部管理出现重大变化,而实质上可能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资源发生变化公司、甚至是经营环境恶化。尤其注重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频繁变动。
案例分析:山东某客户与担保公司合作将近5年,主营白酒生产和销售,合作期间履约表现一直较好,客户的白酒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占有率,经营较为稳健。2013年在进行业务续作时,风险审核人员发现仅在2013年4月、7月发生两次股权变更,股权变更较为密集,时间间隔较短,且股权变更是实质性变更,无延续性.通过侧面了解原实际控制人与现实际控制人为兄弟关系,两者在经营或者管理上发生冲突从而使得股权发生重大的变更。后来该业务出现代偿,股权变动有时是识别风险的一个重要的预兆。
因此,无论是在保前、保中还是保后,一旦发现控制人、股权或者管理层发生变动,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刻剖析发生的原因,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高杠杆下的投资扩张,引发风险几乎是必然的。二千年前的孔子曾说“过犹不及”。高杠杆的投资扩张的成因非常复杂,可能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实际控制人对未来和资源的盲目乐观。凯恩斯等人提出过“动物精神”的概念,即本能的驱动,体现在企业家身上就是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人做不了企业家,但冒险精神有时是好事,有时可能变坏事。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三,还有可能来源于政府盲目的产业投资政策。例如光伏、LED产业。高杠杆下的投资扩张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发生在企业经营较好的基础上。当企业处于上升时期务必注意高杠杆的投资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山东某客户与担保公司合作时间较长,履约能力较好,该客户主营毛毯的生产和销售,到2012年其毛毯的生产线产能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当年资产总额19亿、收入16亿)。2012年从海关数据查询出口产值达到1.7亿美元。在主营业务盈利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开始新上高档毛毯生产线、涤纶长丝(上游材料)项目,并且投资板材、服装、医疗机械等行业。大部分投资高度依赖银行借款(2012年度融资总额达到9亿元左右,14度增长至14亿,16年度增长至16亿),由于有价值资产均已抵押担保,后期融资大量借助于联保互保企业的增信。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2016年由于外部经济形势下滑,主营业务毛毯收入和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利息费用成为企业的一个较大负担,就在此时互保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关停,该毛毯生产企业的借款由于反担保措施下降被银行抽贷约2亿,资金链断裂,无力还款。该案例企业银行抽贷对其而言是一个导火索,高杠杆的投资扩张(既有主业领域上下游扩张、多元化扩张)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才是引发财务危机的根源。
财务分析是担保业务风险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务人员和风险审核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对于客户的财务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全面了解,达不到重塑真实报表的目标,除核实企业真实销售收入外,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把握以下要点:
短期流动负债长期化使用。这种类型由于流动负债的 构成高于流动资产的构成,必然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 从而财务风险较大。虽然相对其他类型,这种类型的资本成本可能最低,但如果不能采取非常措施解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随时会由于流动性出现问题而可能发生财务危机。这种类型只适用于企业资产流动性好且经营现金流充足的情况,长远看企业不宜采用这种结构。因此长期类(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企业谨慎进入)
经济行为发生时,财务状况的变化基本为以下6种类型。总体而言其中资产增加是由于所有者权益增加所致,变现为一种良性循环的有利变化;而所有者权益减少,可能意味着企业陷入不利变化。
以上是一种财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情况还要结合申保人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经营特点去判断趋势和真假,以及估算真实收入和资产。
有一笔风险化解业务,申保企业主要生产镀锌板和彩涂板。
如图而言,该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产是由长期资本予以支撑,财务结构比较稳健和保守。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投资活动为正、筹资活动为正。
第一,该企业与板材行业普遍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相匹配(28.6%);
第二,该企业为风险化解业务,目前自身主要业务已经停产,主要是用原来的生产线为客户加工产品收取手续费,不会存在高额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三者合计金额为3.7亿);目前征信报告显示存在部分欠息,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资金链已经完全断裂。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初步估算该企业虚增资产3亿多,资产负债率达到90%。
第三,现金流量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606万元,至少虚增1000万左右。但是该部分真实数据由于无法取得现场银行对账单,暂时无法确定。
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认识到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具有被操作的空间,所以应结合其他信息综合来进行判断。
互保联保风险的本质其实是资金链的风险。当互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融资问题时,互保只是一项或有负债,并不会在报表内反映,只有到互保企业之间出现风险,需要替其中企业进行资金偿付或者被诉讼时,该项事项才是企业的负债,风险随之发生。据数据统计在经济下行时期,复杂的担保链至少能将风险扩大3倍。而且大范围的互保风险很快就演变成为区域性风险。目前我们公司在某些地区已经爆发出互保联保的风险。
1、加强源头管理。第一,认真评估担保企业的信用水平,尽可能避免信用等级低、民间借贷关系复杂的企业进入担保链;第二,公司对其已对在保客户提供信用担保的客户,原则上不能再增加授信,防止担保措施落空和风险积聚。
2、把控担保规模。一是保持担保链合理的成员规模。建议一个担保链的成员规模在5-8家之间,一家企业对外担保户数不超过5户;二是审查企业对外担保规模。建议企业对外担保总额不超过净资产的总额。急速变换的金融市场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多数决策都取决于瞬间的反应判断,需要的“快思考能力”。我们的思考更多依赖于直觉而非逻辑思维。直觉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灵感迸发和辛勤积累、多总结和多思考。因此,相信自己的直觉。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一到多维、局部到系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要时刻保持一种敬畏和不断成长的初心,还要坚持风险优先的风控策略,设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安全风险边际,重视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并根据风险不同优化风险缓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