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自贸区的“5大自由”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昨天已经正式揭牌。临港这座距离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新城,承载的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使命。
| 愉见财经
出品 | 愉见财经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昨天已经正式揭牌。临港这座距离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新城,承载的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使命。
在新闻通气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要“打造最能创新突破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对标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聚焦的是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信息等重点领域。
圈重点。被提到的要大力发展的方向是: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高端国际航运;聚焦的重点产业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以此打造一批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笔者梳理了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开放型产业体系包括四大类:
一是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
二是包括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的新型国际贸易;
三是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业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在内的跨境金融服务;
四是支持浦东国际机场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国际航运补给服务体系,探索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业务等在内的高能级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对于上述第三点,笔者今天在临港新片区采访到某银行的大客户董事长。他就提及,原本他们公司是把全球资金管理的中心设在了香港,也在香港有一个分公司,以调度轧差境外资金这里收了那里付,实施资金池管理和提高境外资金使用效率;现在,他已经和银行商量,未来把这一资金中心搬驻到临港,这样对总部在境内的他们来说能提高效率,还省不少成本。
四个目标数据
新片区《总体方案》里明确,临港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值得注意的四个数字是,朱芝松提及“四个论英雄”:
将亩均产出从700多万提高到1500万,不断提高经济密度;
今年落地1000亿产业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项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
大力发展“跨境”、“离岸”的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确保2035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的目标。
让笔者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句评述是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权衡说的:设立深圳特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1.0版,开发开放浦东是2.0版,自贸试验区建设是3.0版,那临港新片区的诞生,可以称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4.0版。
五个自由
说点实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点睛在“自由”,除了国家重视、市里给资源,我们来看看制度层面设计和保障了哪些“自由”。
第一是投资自由。
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的通行做法,实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探索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尊重市场主体民事权利,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实行形式审查。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支持新片区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组织建设,允许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并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在新片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依法支持和保障中外当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的申请和执行。
第二是贸易自由。
在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对境外抵离物理围网区域的货物,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效率,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
支持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积极探索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相关监管政策制度由海关总署牵头另行制定。
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文化服务、技术产品、信息通讯、医疗健康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创新跨境电商服务模式,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新片区内建立国际配送平台。根据油气体制改革进程和产业需要,研究赋予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原油进口资质。
第三是资金自由。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规开展跨境金融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务取得的收入,可自主用于新片区内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
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跨境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按照国家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积极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等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依法设立各类金融机构,保障中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平等经营。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授权,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是运输自由。
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在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等方面加强探索,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逐步放开船舶法定检验。
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境内制造船舶在“中国洋山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给予出口退税。进一步完善启运港退税相关政策,优化监管流程,扩大中资方便旗船沿海捎带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在对等原则下允许外籍国际航行船舶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推动浦东国际机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经停航线。
支持浦东国际机场探索航空中转集拼业务。以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与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载体,推动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信息共享,提高多式联运的运行效率。
第五是人员自由。
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建立外国人在新片区内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签证制度。
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内提供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除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外,允许境外人士在新片区内申请参加我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
探索在法医毒物司法鉴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开展和加强技术合作。为到新片区内从事商务、交流、访问等经贸活动的外国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签证和停居留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办法,给予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永久或长期居留手续“绿色通道”。探索实施外籍人员配额管理制度,为新片区内注册企业急需的外国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最后再提一嘴真正支持企业和留住人才的税收政策。
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扩大新片区服务出口增值税政策适用范围,研究适应境外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
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在不导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前提下,探索试点自由贸易账户的税收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