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模式正被平安银行、浙商银行、众安保险等多家机构所探索应用。近日,蚂蚁金服也升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双链通”,称要彻底消灭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萝卜章、假合同”问题。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模式正被平安银行、浙商银行、众安保险等多家机构所探索应用。近日,蚂蚁金服也升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双链通”,称要彻底消灭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萝卜章、假合同”问题。
近年来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以此为依托,通过供应链金融,将存量资产转给场内外,尤其是场外资管计划、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成为一些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加上监管鼓励推动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因此近来受到高度关注。
然而,这一业务却并不好做,主要原因是风险隐患,比如是否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以及操作人员道德风险。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此前其做过一家红酒销售商的应收账款融资,为了核验这家酒企和供销商的关系,他们连续一个月时间里跟随了该酒企从仓库拿酒到运送至合作的连锁酒行商铺的全部交易过程,然而,尽管尽调过程非常完备,但合同签订后他们才发现应收账款被造假——这家酒企隐瞒了一个事实:酒行仅仅代销而非买断该酒企的红酒,一定期限内卖不出去的红酒会被原价返还给该酒企。
是不是开展虚假贸易、底层资产有没有造假,有时的确难以甄别,但有时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的套利行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尽调、风控、面签等环节,都需要由人来进行,这又面临着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考验。所以,即使是可以联网验证、风控体系较为健全的银行,也对“萝卜章”等造假行为防不胜防。
那么“双链通”是如何消灭合同造假的呢?据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介绍,一些小微商户跟着其上游企业在“双链通”上链,凭借上游企业的技术资质和应收账款,使链条上的上游企业、末端供应商等都可以获得融资支持。这种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征实现了企业的唯一签名,且密钥一旦生成后不能更改、清晰留痕,从技术上排除了数据被篡改、被伪造的各种可能。事实上,更早之前,以公司金融业务见长的浙商银行已有应用。
不难推断,这一应用将极大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真实性确认的效率。事实也是如此,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立竿见影的是流程效率的突破;而且借助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自动交易,也将减少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有效制约操作人员道德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应用消灭“萝卜章”不是梦。
不过,供应链金融的根本性问题——即真实交易确认问题怎么解决?区块链技术尚未给出答案。
区块链通过对海量数据处理方式的创新,将极大降低多方合作的整体成本,尤其是信任成本、交易成本,尽管这种成本的降低在当前需要以增加IT成本为代价。但未来可期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各类供应链条企业交易资料)上链,数据库将越来越庞大,虚假数据被淘汰、可溯源真实数据越来越多,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模型将跑起来,且不断完善。那时,供应链金融里的真实性甄别确认才将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