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银行会消失吗?

曾佳芸 |2019-08-07 11:5239482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不同渠道接收诸如以上有关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的相关报道。

作者 |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 曾佳芸

出品 | 贸易金融(ID:trade_finance)


先来看下面几则金融新闻:

(一)2017年广发银行成为首家把人工智能用于催收领域的银行,实现投诉量直降九成。
(二)成立了三年的网商银行已提供1500万元为全国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全部采用零人工干预,贷款申请全部在线完成,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三)智融集团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只依赖算法就可以评估贷款风险,并做出比人精确的判断。
无需申请人填写收入水平,只要求用户同意发贷方从他们的手机上取得一些数据,以相当高的准确度预测他们有没有能力偿还贷款。
将审核放款时的新指标取代了个人征信之类的传统标准,将信用服务延伸至那些向来被传统银行忽视的人群。
智融集团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违约率低至个位数。这一数字让传统银行叹为观止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不同渠道接收诸如以上有关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的相关报道。

同时从这些信息当中,也裹挟着让现代人焦虑不安的疑问:人工智能真的会替代人类吗?我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真的会面临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浪潮吗?

数十年前,程序化交易和电子交易平台开始取代一部分证券交易员的工作;近年来,移动支付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快速蚕食商业银行的地盘;今天,人工智能的兴起开始影响到金融业的几乎各个方面,理财顾问、信贷审核、保险精算、清算结算等。

在意识到数字化浪潮不可逆转之后,金融业已成为走在数字化前列的行业之一,从金融机构到金融监管部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已经从观望逐渐转为主动拥抱。随之带来的是实体交易大厅的没落和从业人数的减少,这些正在彻底改变传统银行的形态。

麦肯锡发布一份报告AI(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华尔街,30%的银行职位将不复存在;而毕马威更进一步宣称2030年传统银行业将消失,“智能的虚拟助理”在客户互动的各方面工作中取代人类员工。

几乎每一家大型咨询公司都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银行业的研究。甚至之前在网络上还流行一篇题目为《传统金融业黄昏已来》的文章,里面谈到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的冲击,传统银行也将步入日薄西山的阶段。

诸如此类预言在各媒体中铺天盖地袭来,难道就真的如同比尔盖茨口中所言“传统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具恐龙”吗?

提出观点:


笔者并不赞同以上观点,我认为这些预测言之过早,甚至有危言耸听、哗世取宠的成分参杂其中。接下来,分别从人类、传统银行、人工智能三方面的各自优劣来分析、浅谈我的理由之所在。

分析原因:


首先,必须承认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服务的确从很多层面上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科技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原因一:从心理学角度,人类对新事物的产生(或者叫认知盲区)都普遍存在过度的乐观,这种现状称之为“达克效应”,简而言之解释就是达尔文说过的“无知者更容易产生自信”。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指出:在历史上,当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新技术成长预期产生过度乐观和高估其价值,由此很容易导致金融泡沫。

同样的,在凯恩斯《动物精神》一书中也写道:“动物精神”是构成非理性繁荣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它表达一种人的本能与信心。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动物精神”会正向发挥作用,人们会相信这种状态将持续一路高涨,相信扩大产能和利润不断涌入,甚至会过于盲目和轻信,进而演变成泡沫诞生的心理学动力。

举两个近几年发生的例子:

1、区块链。曾经有人断言区块链将让传统银行消失,他们认为由于区块链的出现,人们就没有必要通过银行借贷,私底下就可以自行完成,然后将借贷信息发布到区块链上,交易就会永久性记录下来,被所有人看到并且无人能篡改,因此也没有人能赖账。

然而区块链并不能够让传统银行消失,其问题在于区块链难以解决当中的“老赖现象”和“交易成本”。

比如债权方在借钱给债务方之前,必须事先调查对方的信用状况等信息,这就是交易成本。

随后的交易行为虽然借贷信息在区块链上被记录下来,但万一债务方承认借钱却不还钱,即便债权方到法院起诉,对方依然赖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在这个交涉过程中,债权方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都属于交易成本。

相比区块链存在的这些隐患,只要银行不倒闭,在银行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银行能帮助债权一方节约大量交易成本和时间精力。

2、P2P。前几年P2P狂潮背景下,亦有人推测P2P“遍地开花”将会取代大部分传统银行的业务。然而就在去年,风靡网络的词汇“金融难民”——P2P爆雷事件,却彻底推翻了这一说法。

短短两年时间将近四千多家P2P公司相继倒闭。原因之一便是P2P是打着高利率的刚性兑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走向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一旦没有新血液输入(新用户加入)就造成资金链断裂,只能走向倒闭或跑路。

而且从P2P借钱的公司很可能正是从银行贷不到款的企业或是拿不出抵押物的债权,也就是说在银行贷款系统中,这都属于高风险客户。从源头上,这些借钱的公司就存在还不起钱的风险。

虽然我们经常也能听到新的AI(人工智能)应用不断出现,但实际上都是基于同一个技术,即属于“深度学习”这一子领域被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发。

纵观人工智能70年的发展史,人工智能囊括的十几个领域当中,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子领域被突破,又有何依据确信未来10-20年其他领域就能被全部攻克并且开发应用呢。

从现状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机制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所以也是一个泡沫。

然而“泡沫”总会破灭,从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讲,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将经过不断地被考验、更新迭代、然后得以真正地成长。

人工智能技术亦是如此。因此本人认为,上述预言人工智能在未来10-20年会让传统银行消失的可能性并不大。

原因二:从传统银行为什么会诞生的本质出发,站在人类角度去思考何为金融?其使用金融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跨期承诺的挑战,提升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换的安全度。

而银行作为历史跨度最长、流传使用范围最广的金融媒介,本质依然不会改变,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跨期价值交换提供可信、安全的金融服务。

说到这里,也许您就会开始思考,那怎样才能提升这种可信度和安全度呢?有人说,靠精确度极高的机器就可以解决,因为它既不像人类大脑那样时常犯错,可以大大降低数据清算的错误率,而且还不会带来人性弊端所具有的欺骗性。

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引入我所认同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的观点:“的确,互联网使物理网点的价值大大下降,所以,商业不能再一味地追求网点数量,而是要慢慢减少。但是,银行不能没有网点,因为金融交易的本质是信用、是信任,而在出现问题、需要服务的时候,金融客户是否能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点得到服务,在相当程度上会决定客户能否放心、能否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信得过。

人类本质上是社交动物,对抽象的东西总是更加怀疑,而更愿意相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银行、券商总喜欢以大楼这样非常坚实的建筑结构来表现其“信得过”“靠得住”的一面。

尤其是只要出现一次银行挤兑或金融机构破产,人们就能认识到“出问题时有地方去找人解决问题”的价值。

金融交易本来就是基于信任的跨期价值交换,本来就充满怀疑、充满信息不对称,单纯的手机界面、互联网界面、亦或未来投产的人工智能,虽然能带来便利,但不利于增强信任。

尤其对缺乏诚信、着重人情、太认关系的中国人来说,面对面的交流、有形坚实的建筑往往是信任不可或缺的基础。

由此可见,银行的未来发展,单纯凭抽象数据的人机互动是不够的,金融服务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原因三:从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劣势分析。如今我们已处在人机共存的状态,AI工作高效,既不会抱怨工作量,它们不喊累、不闹情绪、犯错率极低。

如此看来,人根本不是机器的对手,这当然是AI的优势,但也有它的极限。机器只能专一于某一特定领域,按照输入的某个编程数据进行操作。它不懂概念、不会策划,既不具备创意,也没有任何常识。

在新的非结构化环境下AI很难完成任务,对于跨领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有难度且复杂的计划,它都无法胜任。

再者,AI是没有温度的,如果银行仅用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去为客户做解释工作,显然是行不通的。AI连跨领域的常识都不具备,怎会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去赢得人类的喜爱,得到客户的尊敬呢。

总结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未来10-20年AI的出现并不会让传统银行消失。但是有一种趋势我们无法否认,那就是人工智能的诞生的确取代了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

AI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后,工作带给大部分人的意义,不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一种自我认可,表明自己作为社会中“一枚转动齿轮”的存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诸多证据表明,科技的进步确实对失业率、就业难等问题有着明显的影响。

AI科学家李开复博士坦言“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十五年将会替代人类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工智能时代,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那些重复性、技能低、程式化、弱社交的工作最容易被机器所替代,而全球至少一半以上的人从事的工作岗位正是单一领域重复性的工作。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状银行的客户经理及后台审批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信贷生产流水线的工人。

不难预料,未来数以百万的金融从业者会因为输给AI而惨遭淘汰,无望地为生计苦苦挣扎,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大批流失原岗位的工作者对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的迷失。

那么,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本身,如何在AI时代大背景下迎接挑战,去解决即将面临的就业转移问题和心理过渡,则显得很有必要。

提出建议:

人工智能掀起此次新一轮的银行革命,即是挑战,亦是机遇!大环境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从中挖掘更多未被开发的“宝藏资源”,比如说,人类自今未被激发的潜能。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大脑是一个携带情感且思维意识具备灵活切换功能的复杂“机器”。我们可以反问“人工智能不会做什么?”从这里作为切入口。因为这些AI极限之外的领域正是人类的优势。或者我们再大胆假设“未来,AI什么都能做,哪怕做得比人都好,但我们还是希望找个真实的人来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人类有AI所不可替代的一面,人类的同理心,价值观,团队智力以及情怀等这些特质,不仅能感知别人的思想与情绪,还能协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懂得察言观色、关心他人、提供帮助。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经久不衰的价值之根本所在。不是所有工作都会被AI取代。

相反,很多工作都会转变为新的工作机会。技术发展将造成一部分简单、底层工作的消失或转变,但由此也会催生更多新型的,更需要人类判断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岗位。

在未来,有一个职业是很难被取代的,那就是有温度,有关怀的服务业。人性化的服务会更加被重视和运用,更需要得到升级。

纵观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历程,银行长时间处于卖方市场,以往并无需对自身提出高密度营销和客户服务理念,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消费主义崛起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技术助力“消费民主”。

这才迫使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买卖天平偏向了消费者(买方)一端。由此,传统银行的角色也在发生反转性变化。

在今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振兴金融服务”。

由此可见,银行提升金融服务的任务势在必行。今后的银行,大部分金融产品信息数据来自AI,但应该要以AI技术作为内核,然后用人的关怀将其包裹,提供给客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因为当一大堆工作被机器取代后,我们反而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接触的,比起不具备情怀的AI,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需要情感投入的服务。

高情商、善沟通、说服力强会成为未来的稀缺资源,培养关怀型的金融服务人员,会让客户体验到更优质的服务和提升客户对银行产品的满意度。

银行人员的转型,一方面要善于运用AI科技带来的便利,将机器为人类节省出来的这部分时间转移到金融服务领域上;另一方面从我们个体出发,要自我实现增值,通过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情商、人文情怀来服务客户,因为关怀他人是最能产生正向反馈,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事情。打造“以科技金融为内核,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金融服务,让AI技术成为银行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银行作为企业还需肩负起社会责任感,提早对公司内部的工种做重新训练和培训,创造更多的高级服务型就业岗位,让那些原来流水线模式的重复型劳动者转变成关怀型的金融服务工作者。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在整个社会当中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政府需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以及金融监管规则,比如AI出错,那么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由谁来理赔、谁来负责等相关问题,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从以上多方面着手未雨绸缪,来帮助一半以上的工作者能够更平稳地度过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工作迁移。

与其像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写道:“人类面临的新议题是人工智能革命,它将造成个人价值的终结,除了极少数的精英,99%的人将成为无用之人。”我更倾向于人类善用科技的智慧会胜过利益强大的科技。

在此引用斯蒂芬·霍金在去年离世前留给世人十问中的一个观点,他在沉思录中写道:“智力是人之为人的核心。智力被定性为适应变化的能力。人类智慧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人,经世代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应该害怕改变,而需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让人工智能对我们有利。

再次总结观点:

“银行”与“AI”的出现,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为了提供给人类生活更便利化的产物。与其说二者谁将取代于谁,倒不如从“如何追求更加符合满足人类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二者各自优势结合为人类所用。

虽然,人工智能势必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但如果我们有足够早的时间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大变革前,做好足够的准备和应对措施来改善,我想并不会如同预言中那么悲观,也许提升优质跨领域的人性化服务更能使银行的金融服务比AI更有价值和优势。

在AI来临之际,何不将这场科技革命看成契机,它让人类重新思考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迫使传统银行自我革新,有如破茧之蝶蜕变,不拘泥固守一隅,另辟蹊径寻觅新出口,方能在更广阔的道路上,行以致远。


26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式揭牌

2024-10-22 15:41
59970

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Groq获6.4亿美元融资,挑战英伟达

2024-08-06 13:23
62501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2024-08-05 11:43
63685

国家知识产权局:鼓励产业界更多参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国际治理

2024-08-05 11:40
57142

电建保理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体系发布

2024-07-08 13:41
48160

马上消费副总经理孙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金融大模型引领行业革新

2024-03-29 09:55
70434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