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入场、破局物流金融融资困境
——2019年5月10日物流金融年会圆桌论坛(二)
来源:贸易金融
——2019年5月10日物流金融年会圆桌论坛(二)
参与嘉宾:
中仓单董事总经理杨沁河总;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李文宇总;
长久物流供应链金融部副总经理李冉总;
渤海银行石家庄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王亚彬总。
主持人:目前这些企业都是标准很高的企业,比如华大基因本身是非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您在融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融资难的困境呢?
李文宇:这个问题跟物流没关系,跟金融很有关系。我们企业发展过来的过程,因为它本身从科学发展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的过程。在从科学发展技术发明过来去产业化的过程中,它是需要很长的基础科研前期培育期技术成熟之后,它的产业应用才会逐渐放大。如果拿我们公司跟华为做对比,可能华为这样一个公司从技术发明到产业发展,做到极致这样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华大希望在前端的基础科研、科学发言再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在前期的过程中,前期一个很长的培育期,到后面要去产业发展的时候,在前期面临到一些资本的需求。
在资本需求的角度,因为我们是有核心的技术,也不是遇到很大的困难,问题是跟投资人包括一些机构,非常清晰解释清楚。
从2017年到现在,“精准医疗”概念普及之后,现在整个经营产业的市场,在这几年已经非常蓬勃,这个市场已经培育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必要融资,我们从生产源头受到工具制约时,才考虑融资,收购上游的过程,形成全产业链的技术工具整体的能力。从融资的角度,需要把业务融资场景能够更好地给投资人讲清楚。
主持人:长久物流您觉得哪些问题是最头疼的?
李冉:分两块讲:一是上市公司主体,我们跟金融机构接触不少,作为主板上市公司纠结在成本上。银行压得非常低,银行基于利润考虑存款的需求,主要矛盾在这,相对来讲融资不是特别困难。
再一个是供应链金融板块,我们在业务上面,供应链金融是服务于给我们服务下游的这些客户,小的运输的物流企业,他们在融资的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从我们的行业来讲,很难拿到上游核心企业的确权。
在去年,我们并购无车承运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合同流、发票流、现金流几个合而为一。通过平台,我们主要做专业汽车物流误车承运人平台,相对领域比较细分。在这个平台上面,我们会兼顾所有轨迹的管理,包括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载重的管理,这样去验证它每一单运单的真实性。把底层的风控做到长久物流的层面上,基于这个我们向金融机构输出这些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实现线上的放款。
还有动产融资,依托我们物流和仓储体现,对一些汽贸经销商先款后货,汽贸经销商很难有大笔资金做中资产行业,针对这个问题,通过系统的搭建,把汽贸经销商在线上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然后金融机构在线上放款,底层的风控做到资产的管理、数据的输出,金融机构在线上能实现放款。
主持人:我们如果自己没有核心数据,自己的风控做得不好的话,肯定没有办法吸引银行资金的介入。现在问一下杨总,您认为如何把资金更好地吸引银行?能够获得银行资金的关注?
杨沁河:我们中仓单吸引银行资金关注是很容易的,尤其在今年,各家银行在巨大的需求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都向供应链融资方面投入比较大的额度,他们基本属于有钱放不出去的状态。
主持人:您的背景很好,中仓单背景实力非常强悍能这样理解吗?还是其他方面?
杨沁河:我们从来不是靠爹过日子的,我们不会宣传自己的背景,虽然我们曾经是中央企业。在整个业务中间,中仓单虽然是中字头,但国资委和人民银行在仓单标准出台的时候,希望我们做一些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重要的是,在物流金融这个领域里边,要用科技、法律的力量来帮助仓储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比较扎实的物权保障和物权可靠的定价和流通服务。这些工作不能靠股东或国资委担保,也不能靠像有些银行说的,老想找一些打款兜底。如果简单采用主体担保方式做供应链金融,这条路基本没戏。
我们就是要走一条跟中国现状和欧美发展道路有共同点的道路,就是靠有效的资产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这个资产包括可靠的仓单、可靠的提单和可靠的应收账款债权,这足够用资产化的融资方法支撑供应链融资。
主持人:如果银行不看核心企业,就看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能够让我们的商业银行青睐呢?
王亚彬:下一轮的银行竞争已经从简单粗放原始抵押担保授信方面走出来,银行要借助科技手段走金融创新的路才是未来。
市场在逼着银行进行改变变。整个社会互联网转型包括数字化转型,产业平台已经超越银行,这也是由银行的一些特征决定的。实际上银行是替百姓理财,典型风险偏好厌恶型,金融社会走这么多年,在零售商率先实现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未来在B端,这种数据风控金融科技的应用,我认为是银行的未来。很多互联网银行,像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在零售上、在企业端、在供应链金融上,它们的一些尝试,已经给银行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当然未来在物流金融上,我认为这些应用也会根据场景不同,授信主体的资源禀赋不同,会有银行认为的风控手段,这些风控手段也许银行自己认为没办法独立完成。银行应该借助第三方甚至一些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实力,大家要实现共建平台,搭建开放式平台,让平台上能够容纳更多的主体,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变。
主持人:王总刚才提到,如果每个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场景,就会受到银行的青睐。作为在座的论道嘉宾,他们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个行业里的标杆企业,他们又有什么建议给到我们呢?他们眼里可以获得银行资金青睐那个好的、可以落地的场景是什么?
杨沁河:场景非常重要,在整个物流金融中,场景的种类很多无外乎三类场景:一类场景是供应链采购场景、预付场景;一类场景是拿到货以后存货的场景;把货卖出去变成债务应收款的场景,进销存。实际上这三个场景是任何商品型企业都遇到的,有些是纯服务型,根本没有服务那个更简单。商品企业进销存,只要扎扎实实抓住一个场景,解决真实问题、解决物权问题,原则来说就可以充分地大规模开展业务,而不需要依赖主体本身规模的一种场景。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金融机构看不起典当行,感觉这些土老帽一千多年干典当的,你把货给我我验货给你钱,你赎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个场景是物权管理的融资场景,这个场景至今仍旧是欧美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场景,无非是它不叫典当,它有欧美名字“资产支持信贷(ABL)”。无非是我们现在能把典当行的商品变成有效的仓单、提单线上化,能变成线上典当行,能拿到应收账款等等,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基础场景。
现阶段找场景这个问题,已经不用讨论,千百年来都没变,它的场景就在一个港口、码头、铁路站点、一个一个物流园,就是这个场景。但是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的物流服务者和金融服务者要合作,不能自己单干,要搭建一个物流、金融、法务、商务都能够共享的、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场景的基本平台,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我们称为科技的和信用的物流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这个基础设施体系,据我们测算,在现在巨大的港口和铁路站点这些投入的基础上,已经不需要花太多钱,就需要一件事,形成有效的物流经营的标准,大家都往这些标准上投入精力,建立互联互通,建立有效的线上的服务和线下的服务。
例如我们国家动产质押监管,这种中国特色的东西,欧美银行始终不接受,这种突发的质押监管模式,尤其在4S店做的质押监管模式,基本靠操作人员个人信用和这些贸易商信用状况,并不是靠有效技术手段和有效物权手段。一旦市场有波动,不能靠信仰、靠亮相过日子时,这种方式会大规模崩溃。凡是靠人、靠良心、靠个人信用在操作的这种模式,都是不能被称为标准化的科学的手段。
现阶段场景的搭建有两个方向:是标准化还是各行其是?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分工风险分离?这两种方向不同的选择,就是建设场景中间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主持人:哪些场景是可以建议到在座和在线的朋友们,他们可以很好落地的物流金融的场景?
李文宇:华大基因是做服务行业的,在服务行业我们遇到可以实实在在落地场景的尝试。我们做了很久的时间,也有一些想法,我们很大客户群是医院,检测样本是来源于医院,是我们最大的样本来源渠道。做这样服务的企业,应收账款是核心的问题,对医药企业也好、或者像我们为医院提供检测服务、这样后台的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老大难的问题。现在跟医院体系做很多试点,把整个后台检测系统跟样本对接到当地卫计系统,然后把卫计系统落地到当地医院,要求医院跟我们做对接,业务中我们跟银行谈这个过程。这当中基于可视化,实际的数字化动态的业务,可以给到这个金融机构。当然整个信息的流转,包括样本物流的流转,包括我报告形成的滚动的流转,在这个平台是可视的,是可被监管的实在的数据。
基于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方,从银行应收账款做可视化的服务是比较好的尝试。我们在想服务行业这块,有没有推广的方式后续物流行业,基于样本流转物流业务,希望基于信息系统技术对应这样一套的东西,我们想剥离出来,形成整个行业共享的方案,这是场景的问题。
另外,资本来源于哪里?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应该有责任或有情怀来做这样的组织者,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几个大的企业代表,其实有责任在你的相关行业里面形成共识,一个标准化的方案给到这个行业,无论是大大小小生态上相关联的非核心企业都能用上,建立这样共同标准的平台,是有责任在这方面投入产业的资本,以及实实在在这样一些投入来搭建这件事。来引导、帮助整个传统金融的机构,以及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之间诉求的对接。基于场景,在行业里龙头企业有做事情的责任。
主持人:请问王总,在您的实践过程中有没有可以被渤海银行这边接受的非常好的、非常落地的场景?
王亚彬:因为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包括网商银行、渤海银行、其他银行,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做定位。这些定位没有对和不对之说。
我认为银行的未来,应该基于市场的需求,去打造一些产品,而不是基于自己以前传统的判断、传统的产品去做市场化的安排,不是替市场做标准化,而是基于市场需求做标准化。银行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根据市场主体不同,提供定制化的方案。
比方针对不同的行业,刚才李总谈医药行业,每个行业有自己产业政策要求和产业特点,银行的人应该成为产业专家,或者产业专家就不是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组成应该有金融专家、应该有产业专家,基于医疗这个行业,李总应该是我们产业的一员,因为他最了解这个产业,通过他共同搭建一个平台,针对一个行业准备解决方案时更具适应性。我们在河北针对医疗行业推解决方案。医疗行业两票制,从医院到医院销售时实现两票,医院非常强势,做医院供应链金融只能增加很繁琐的手续,甚至是添麻烦。我们怎么用现代金融解决这个问题?得对行业有深刻的了解,比方医院的供应商里面,大部分医药的商业企业是有资质要求。其中,我认为物流金融,医药行业的物流金融具备独特的特质,它的资质要求意味着行业进入门槛非常高,也有固有的资源的拥有,新的进入者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交易特征、主体特征,提供一个行业解决方案。
再说汽车金融,汽车金融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它能够从汽车主机厂商它的上游一直延伸到C端,做每一个产业时,要摆脱传统金融分布式产品特点,要从产业上深度认知,应该针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特点,甚至可以溯源,应用区块链技术,从物流金融到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金融到产业金融,从思维上形成这样,金融产品的打造不是以前那样,风险更可控、服务更便利。
主持人:请问长久物流的李总,您这里有没有非常好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李冉:金融行业不能脱离传统的实体行业,对传统的实体行业还是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每次去长久物流库区时都非常震撼,从意识上面、理念上面有一个冲击。传统印象里面,物流企业是各种各样的大货车天天跑在高速公路上,但实际看到仓储作业标准与想象的截然不同。举很小的例子,就在我们库区有一款车要把雨刷器抬起来储存,共700亩地仓储面积,停满这一款车,每一台车雨刷器都在一条线上,这是我们的标准。
一直说“物流”、“供应链””“金融”这三个词不会分开,基于贸易背景,我们又掌握物流环节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金融可以投放下去。物流企业的平台谁在管这个货?谁在运这个货?可能金融机构在挑选你的合作对象的时候,来做出的这个选择。
从我们的业务角度来说,在跟银行谈汽贸业务时,我们大多数是跟贸金部、交易银行部对接。往往发现有一个问题,这些业务部门非常愿意跟我们合作,但银行的风控部门没有来,风控部门没有更新到市场最新的动态变化。往往风控觉得不可行的事却是我们最专长的,而且我们是非常互补的把银行风控的问题落到实处。
具体汽贸业务的场景,简单说就是上游从主机厂买车,降低了极端风险出现情况下的税务风险,我们有发票有处置权。其次,所有的车从主机厂发出来,要上长久物流车辆物流,物流要管控。第三,仓库要管着,仓库全部是长久物流自有库。这是基于供应链金融完整物流管理。至于资金,给主机厂支付,长久货物在长久物流的管控下,需要出库的时候,回款、出库、提车。
基于这些,我们在跟银行谈的时候,很多银行提出要担保。可能只能给我5亿或10亿授信的体量,这是银行对我们风险承担能力的判断,反过来说,长久物流每年在做什么?我们每年发运超过300万台,也就是说主机厂对我的信任超过4000亿的货值。这是行业内的专家给长久物流的信用,这个信用是主机厂认的,但银行可能是不认的。
通过这个,具体实际操作阶段有些琐碎,我们真实接触的情况就是这样,银行给我们的答复是不可能给单体授信那么大,我们风控重点真的不能在主体的担保上,或给我什么样的反担保措施。我们觉得,银行要充分相信实体企业运作的能力,而且相对市场上公认的比较大型的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我们把风险闭环化解掉,然后让银行没有任何负担的把金融机构的资金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融资方的手里。
主持人:请每位嘉宾对供应链金融或物流金融的体会或经验做一点分享。
杨沁河:在物流金融或供应链金融上面,我认为现在满世界不缺物流设施,也不缺资金,中国的钱发行的比日本、欧美大多了。缺什么呢?在整个物流金融体系里面缺两个能力。一个能力,先从物流方面来谈,物流公司为物流金融提供的交易性物流和金融性物流的服务能力是不是到位?这个能力的规模、标准化程度和成本是不是可靠?这些能力自己评估,是不是还处于只能做基础物流的水平?
这些能力是要提升,要提升为交易服务、为金融服务的这种服务能力。我可以肯定长久物流目前没有出具车辆仓单的能力、大量投入监管方面的能力。大部分物流企业在标准化仓单提单能力不够,目前运输公司、物流公司没有一家能拿出提运清单提供标准服务。大量省级中央级的物流公司,还是只能做在交易所支持下做期货仓单,没有能力做现货标准仓单。现在哪家物流企业能做现货的标准仓单?这是一个能力。
金融机构评估自己的能力,现行金融在风控金融、供应链方面,风控技术、风控措施是非常昂贵、非常迟缓,在风控基础上的投入远远低于营销投入。因为整个风控技术非常落后。八年前世界银行向各个银行推资产支持信贷,但中国的银行喜欢大公司担保、兜底,不愿意做精密的金融产品。中国的银行金融牌照太稀缺不愿意做细活,欧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在中国称为“中国难”,我们中仓单官微忍无可忍“谁说中国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凭什么这么说?”不要说中国风控体系的落后说成在欧美也落后,不是这么回事,就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技术比较落后的一种现象,只要达到欧美国家20年前的水平,就知道中小企业融资在欧美国家早已经解决,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也不贵。
第二个建议,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提升供应链金融风控技术、自身的能力,能看懂物流金融主要的产品、主要的服务和主要的风控点。
李文宇:基于上一轮刚才说的观点,物流是基础性的产业,基本是连通各个部门的基础。还是倡议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从融资渠道还是从各个方面,有责任、有这份情怀去做一个联盟式、对这个行业整体的、标准化的投入,也可以做行业内标准化的方案,让整个金融机构,以及跟行业中小企业享受到这个行业整体的利益。
王亚彬:我说两段话:第一段话送给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第一,要利他,满足市场需求;第二,要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第三,要升维,升维思考;第四,与金融协同,携金融共舞。
第二段话,描述金融的现在和未来。未来的银行:
第一,要打造轻资产、数字化、平台化的方向。只有轻资产的方向,才能让所有的资产流动起来,所有的资产能够市场化,谁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一定要融资贵?
第二,要打造数字化的贸易金融产品。产业数字平台上很少有人提到数字化的贸金产品,即便在银行,贸金产品实际上也是一个制高点。银行的贸金产品专家,基本都集中在总行,一二级分行数字化贸金产品很少。数字化的贸金产品目前从政策上、环境上、技术上已经具备突破点,也是最好的能够解决刚才我说资产快速流转的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会通过资产证券化,一定通过证券化来解决。比如2018年人民银行的深圳中信银行,已经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贸金产品已经落地。2018年12月29日,中金协中国贸易金融区块链贸金平台业务已经落地,这些都象征着给银行业很大的业务方向的指导和支撑。
第三,银行一定要与平台方与产业方,能够基于数据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
李冉:在与金融机构沟通交流时,包括风控手段等做一个分享。首先我们要提升自身管控的能力,也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能力,这个宗旨是我们的核心,这个没有变。通过供应链管控能力,向金融机构输送安全、有效、可靠的数字,来实现中小企业的投放。
从金融机构来讲,希望从产品角度、风控的角度全方位认识,对金融机构来讲,要放手原来传统的反担保措施做全新的供应链业务,要以一个全新的思路看待这个产品。
我们的专业在于物流和仓储,我们管好底层资产的服务,把底层资产管理好。而金融机构基于这些底层资产管理数据的输出,来为中小企业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