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杂谈
基金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方便快捷,可以达到快速完成资产配置的目的。但“基金”二字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单在理柏的基金数据库中,各类基金的数目就超过15万支,种类繁多,名目各有不同。我们讨论的话题以国内证券市场的基金为主,集中于如何从宏观层面甄别基金的优劣。
海通2号——海通金中金投资经理 钱伟华
基金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方便快捷,可以达到快速完成资产配置的目的。但“基金”二字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单在理柏的基金数据库中,各类基金的数目就超过15万支,种类繁多,名目各有不同。我们讨论的话题以国内证券市场的基金为主,集中于如何从宏观层面甄别基金的优劣。
从诸多基金中甄别一支或几支好基金,着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为一支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基金经理的判断和实际操作。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让基金选择变得相对简单一点,即尽可能排除和规避相对差的基金。这将有效提升投资基金的成功概率。
排除差的基金,可以用数据筛选的办法,但这受制于有无完整的数据源。相对来说,用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的办法来分析基金更实用些。我们对可能导致基金业绩差的负面因素作了归类。从实际情况来看,有八个方面的因素对基金业绩都有显着的影响。如果备选的基金面临这些问题,那么你有必要对其保持谨慎的态度。
第一种是慵懒且集体沦落的基金公司,这类公司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积累了很厚实的家底,管理规模非常庞大,管理费收入也很可观。在过于宽松而没有生存压力的环境中,这类基金公司显得不思进取,在一整年中,这类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都普遍的差。各基金之间的投资风格也没有清晰的差异。行业配置的逻辑都比较混乱。对于这样的基金公司应该规避,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为客户赚钱的动力,把资产托付给他们,等于浪费。
第二种是存在帐户利益冲突的公司,在基金公司普遍开展专户业务的情况下,专户和公募基金之间的帐户利益冲突还是需要关注的。并非所有公司都有帐户间利益输送的问题。但公募管理规模过大的公司,在没有严格的风控的情况下,利益输送变得很容易。此外,由于国内基金管理行业历史很短,各公司还没有储备充足的投研资源同时支持公募和专户投资。大力发展专户的结果很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公募部门的投资资源流往专户部,这对公募基金的持有人的利益是有影响的。虽然这种影响无法准确评估,但却不可忽视。
第三种是管理层不稳定的公司。这类公司的一般股东是非较多。由于股权结构分散,或者各股东的长期和短期利益各不相同,对基金管理的长短期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股东投资于基金公司,图的是长期战略布局,力求稳扎稳打,严格风控,塑造品牌,并不在乎一时的业绩排名。而另一些股东可能更追求短期的业绩表现,以期基金管理规模迅速上升,最终获取投资收益。如果股东之间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之间不能达成一致,在投资业绩并不理想之时,就可能对投资管理施加影响。或派驻督察长,或轮流派驻投资总监等,不一而足。因此而造成的人事变动都会极大程度的冲击投资业绩。
第四种是基金管理规模不足的公司。任何存在竞争的市场,首要的问题都是生存。而首图生存的团队,能够在寻求存活之际兼顾到长远的发展是很困难的。目前,基金管理发展的普遍路径是完善产品线,在不同周期给客户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选择。这样也最大化分散基金管理业务的风险。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基金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除了每个基金的发行费用,产品储备研发、投研人员的配备、投研交易系统的维护都是不小的费用。如果基金公司的股东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且基金管理规模又达不到相应的水平,那管理层就更渴求通过改善业绩以增加管理规模。这种压力直接传导到投资部门。在这种压力环境中做投资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绝大部分基金经理的超常表现通常是等待合适的周期来临以发挥自己相应的特长。很少有基金经理是全能型的全周期作战专家。高压环境只会增加出错的概率和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博取回报。这在国内的基金行业中屡见不鲜。
第五种是研究支持不够,作坊式投资。五六个人七八条枪,没有完整的投研建制和储备,没有完善的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研究,投资,交易,营销各环节没有紧密衔接,这都是刚起步的基金公司面临的问题。单靠几个人有些投资经验是无法持续的做好基金投资业务的。投资研究本身是个拓展思维和强化执行力的过程。没有人能够完整的覆盖各个领域。完整的研究体系提供交叉覆盖的信息搜索网络和加工网络。各种不同背景的研究经验碰撞会非常有助于提升投资业绩。
第六种是明星加权威型投资总监。传统的观念都非常认同品牌效应。勿庸置疑品牌和经验非常重要。但在为一个明星品牌付出你的真金白银时,仍然有必要审视一下,明星加权威领导的投资团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明星加权威式领导的团队的负面问题在于没有不同的声音。在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按照参与群体的预期来走。而过度强势的领导,往往会带领整个团队的思维按照他个人的预期来走。即使已经明显偏离了市场的预期,也不会在团队里面出现不同的声音。因为团队里已经习惯了这种权威和跟随权威所带来的安全感。最终结果往往是,权威式领导的投资团队在市场面前认错。
第七种是不民主的投资文化。什么样的投研文化有效率的和有竞争力的,没有定论。但首先,我个人认为,在研究上,百花齐放的氛围最适合激发想法和引发良性讨论,并最大程度的消除投资人员心理上的认知盲区。因为投资人员在投资的过程中,主管上他认为自己在做客观的判断和投资,但事实上他只是在在做让自己觉得舒适的投资决策。这种决策更多的是延续了自己的认知偏差。修正这种偏差,才是帮助业绩改善最有效的途径。开放型的思维和研讨模式有助于修这这种认知偏差。而有些基金公司的多只基金表现一致性的差。从中可以间接的看到,这些团队缺乏生机,死水一潭,缺少良好的机制激发每个人大胆改变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在自己投资研究逻辑里里绕来绕去,不得其法。
第八种是没有强有力的策略研究。在基金管理规模小的时候,似乎策略研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仓位的调整相对容易,个股和行业的切换相对成本较低。一旦基金管理规模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自上而上的策略判断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基金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在经历过一个熊市之后,有些公司的基金几乎全军覆没。投资者在投资一支基金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该类基金公司在过去的策略判断上的胜算概率。或许他们不善于策略研究,你仍然可以把他们作为暂时的配置选择。但对这类基金的缺点要了然于心,不要指望市场在转向的时候,他们会为你主动调整仓位。
以上总结了从宏观层面甄别基金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除了宏观层面的筛选标准之外,对单一基金的全面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不在细述。总结之上的八点,前几点更多涉及到道德层面的问题,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基金管理业务“信托责任”。“信托责任”是基金管理的核心之核心。基金管理业务需要客服的根本问题是对客户核心利益的漠不关心,在权衡各方利益的时候最终牺牲了客户的利益。如果你发现你接触到的基金公司无法恪守“信托责任”,无法兢兢业业、精打细算地守护你作为客户的核心利益,那它就不是你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