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爆出重磅,3折!
在我国,与房子有关的事都是大事,与深圳楼市有关的一举一动,更是备受瞩目。
在我国,与房子有关的事都是大事,与深圳楼市有关的一举一动,更是备受瞩目。
作为改革前沿的深圳,在楼市调控上又用了大招。
深圳重磅宣布:人才住房用地,地价低至三折!
11月5日,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悄然间公布了《关于规范已出让未建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的处置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中首次明确:可销售人才住房的地价,将按照商品房市场定价的30%确定。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官网截图
原文如下:
第十三条 土地用途变更和容积率调整应当依法完善相关处置手续并缴纳地价。
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处置后由原土地使用权人继续开发建设的,以继续开发建设部分剩余年期市场价格与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用途剩余年期市场价格的差值补缴地价,差值为负的,主管部门不予退还。其中,可销售人才住房的地价暂按商品住房用地市场价格的30%确定,如宗地地价测算规则对此进行调整的,从其规定。
按照本办法规定移交政府的建筑面积产权归政府,不缴地价。
本办法对应缴地价未作具体规定的,按照我市地价测算规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注意!不是房价的30%,而是地价的三折。
要知道,房价之所以一路高涨,至少有一半原因是地价造成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地价房价比高达0.68。也就是说,地价占到了房价的68%。
地价3折,相当于房价至少要要降低52.4%,才对等。
而此前规定,深圳可销售人才房,按照市场价60%卖给各类人才。这就需要人才房的地价更便宜,如果人才房能获得3折地价,将有力保证这类保障房的开发建设。
深圳作为一个城市标杆,这一举措,或许能透露出楼市格局的重大变化!
《征求意见稿》只适用于在2015年10月9日前经已生效法定图则变更土地用途或者调整容积率的已出让未建用地的处置,但也算是对人才住房折扣力度有了具体的数字。
此次改革意义重大
此次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
第一,这是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意味着以后“土地改革有巨大的空间”。
6月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它的名称是《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以下统称“征求意见稿“)(2018年至2035年)。
计划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具体分配如下:
1、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
2、人才住房,占总量的20%左右,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
3、安居型商品房20%左右,建筑面积以小于7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
4、公共租赁住房同样是20%,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其中“征求意见稿”里,最让人振奋的就是:新增住房的60%,都是打折的住房!
如“人才住房”的租金或者售价要按市场价打6折,“安居型商品房”要按市场价打5折,而且这两种房子在若干年之后,还可以获得完全产权。
这可以说是震撼性的吸引力!人民网也发布了相关报道↓↓↓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继98房改之后,深圳住房体制迎来“二次改革”:1988年,深圳第一次房改,确立住房就是资产,开启土地财政时代,奠定深圳过去三十年的辉煌。2018年,深圳第二次房改,解决四大住房核心问题,决定深圳未来三十年的经济生命线。
第二,这意味着地方向社会大规模转移土地红利,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第三,这意味着一大批低成本土地入市,由此产生一大批低成本房屋,对于抑制高房价、高租金将产生巨大作用。
加快保障性用房建设供应
深圳这一新政还有一关键点容易被忽略,是拟推闲置土地处置新政建人才保障房。
此前,北京、上海等地已有部分企业、国企利用企业闲置土地,建养老设施、保障房等案例。
其实,这都是为了更好地盘活和推动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利用。当前,各地,以深圳为例,正在千方百计加大住房供应,扩大保障范围。
近日,深圳市规土委发布《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8-2025)》(征求意见稿),针对深圳市城中村居住用地划定了综合整治分区范围,控制城中村改造节奏,满足条件城中村的可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这份文件的实质是:控制深圳城中村改造的范围、进度,让城中村继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挥“天然廉租房”的作用。其受益者,将是深圳中低收入阶层,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加大住房供应,扩大保障范围”这些方面,深圳显然优势明显,也敢为人先。
但深圳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非北上广以及其他热门二线城市后续跟进,不止于城中村,而且保障范围从人才住房扩展到商品房,或许才是土地财政真正巨变的开始。